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珍?古德《断头树也有春天》初中散文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散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①写下这段文字时,我正坐在英格兰伯恩茅斯的家中,抬头就能 望见窗外的几棵树。其中一棵山毛榉树是我的最爱。小时候,它的树枝便是我最好的椅背,倚着它,我读完了《人猿泰山》,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生活在森林里。

②山毛榉树是我最好的玩伴,我常常在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轻唤着它的名字,把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说给它听。夏日午后,当微风穿过枝丫,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呢喃低语。A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刮大风的时候,我搂紧它的臂膀,随它一起在风中摇晃。

③每当我徘徊在一棵大树下时,我总是惊叹于树里 隐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那展臂迎风的树枝经受了多少载的风雨,还有那多到无法数清的树叶,有多少歌儿要吟唱。我们所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部分,只是树的一部分,在那深不可及的地下,埋藏着它最深沉的心事和渴望。B也许是与树接触久了,我似乎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与人类密不可分的另一个世界。

④幸存者是一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幸存的豆梨树。20世纪70年代起,它就被栽植在世贸中心5号楼附近,年年用绽放的白色小花,为水泥世界里的人们送来春的讯息。与同伴一样,它也被埋在了倒塌的双子塔下。

⑤一个月后,清理残骸的工人发现了它。彼时,树已经被肢解水泥碎块砸得它身首异处,剩下的树干被烧焦,树根严重受损。人们把它送入纽约公园的苗圃。

⑥苗圃的管理人员告诉我,第一次看见这棵断头树时,他觉得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方法让这棵树起死回生,他没想到去掉表层烧焦部分的幸存者,竟在苗圃的优质土壤里生根了。

⑦幸存者注定拥有不平凡的生命。2010年春天,一场可怕的风暴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席卷了幸存者所在的区域。风暴过后,幸存者已有部分树根裸露在外,苗圃管理人员给幸存者又做了一次大手术。

⑧起初他们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是把树枝抬起来一些,让树干跟地面依然保持一定角度。在根部堆上覆盖物和肥料。他们甚至不敢直接给树浇水,而是每天轻轻为它洒水。几周后,幸存者再一次起死回生。

⑨2010年12月,幸存者被移回发现它的地方。911纪念馆的设计负责人说最初一些人反对将幸存者移回来,认为原址上种满了新树,而幸存者作为唯一的豆梨树,会破坏园林景观的对称性。事实上,作为世贸中心遗址上唯一幸存的生命,人们纷纷来与它合影,将象征着感恩、鼓励、关爱的蓝丝带系在它的树枝上。

⑩四月的一个清冷的早晨,金色的阳光包围在它的四周,我看到的是一位戴着光环的精神领袖。站在为保护它而设立的护栏外,眼泪模糊了我的视线。它的花期已过,枝头略显寂寥。但就在我站了很久,准备离去时,惊喜出现了:我突然看见三朵小小的白花挤在一起,藏在枝叶深处。它仿佛在告诉人们:不要伤感,只要还有希望,哪怕受尽伤害,哪怕春已远离。

13.文章①②两段详细写了山毛榉树,而全文的主角却是幸存 者。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简述第①②段的作用。(4分)

答:____

14.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请结合第②段品析A句。(3分)

叶儿轻轻摆着,边歌边舞,那是它为我精心设计的演出。

答:____

(2)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③段B句中树的语言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答:____

15.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断头树也有春天含义的理解。(4分)

答:____

16.请结合本文和链接,以生命的不平凡为主题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6分)

链接: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冰心《谈生命》

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服啊! 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答:____

参考答案:

13.(4分)要点与评分:按要点得分,大意相同即可得分。参考答案:内容上:①②两段写我小时候和树的亲密关系(1分)。正因为如此,作者才能惊叹于树里隐藏的故事,才能读懂树的语言,才能理解树的世界(1分)。结构上:为下文重点写豆梨树做铺垫,埋下伏笔(1分)。正因为有与山毛榉树的亲密接触,才读懂了树的语言,理解了豆梨树的世界。(1分)16.(6分)要点与评分:能够联系本文中断头树的几次起死回生,终于迎来春天,体现生命的不平凡得2分,能够联系链接,写出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写出不屈服于生命中的破坏和毁灭,才会诞生不平凡的生命得2分。表达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1120542.html

相关阅读:《雨中小溪 葛维举》阅读答案
《土豆的花》阅读答案
《尊贵的名字》阅读答案
《那些卑微的母亲(20分)》阅读答案
《寻找 马德》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