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的学习还需记忆吗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我非常赞同培根的观点。

  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暴露无疑,只有素质教育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只有素质教育才能让学生告别“死读书”的不良局面,才能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也只有在素质教育下成长的学生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教师若想教好学生,首先必须先更新自己的观念,教师不仅是在“教书”。我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如何更好地做到从以前的“授之以鱼”到现在的“授 之以渔”。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我觉得它所强调的记忆在当今的学习中,仍有很大的必要性。但需强调的是我所赞成的“记忆”不是以前简单、机械 的“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记忆、科学性记忆、趣味性记忆。

  化学在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和老师为了减轻学习负担,已不再去记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了。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法和教 学方法是错误的:①因为缺乏记忆,初三学生经常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如NaCl写成NaCl,不知H、O的化合价,不会写元素符号……②在中考 中,理化合考,学生用来答化学试题的时间只有50分钟左右,若考生全靠翻书来答题的话,很难完成所有的试题,再者大多试题在书本上都找不到,需要学生发挥 解题能力;③自从开卷以来,很多高一教师觉得现在的化学比以前难教了,因为许多高一新生缺乏最基本的化学常识,这会让他们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遇到很多障 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记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高效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呢?

  我们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因势利导。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较之小学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从老师讲授中获得知 识,还爱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循循善诱,提高其记忆能力。具体措施:①加强实验教学,以各种奇异的 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生动直观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如讲授“自燃”这 一内容时,我开始就演示实验,把白磷溶液滴在滤纸上,一会儿滤纸就自己燃烧起来。这时提出问题,滤纸为什么自行燃烧?实验及问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时再引入新课。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迫切要求。学生听讲就有了目的,对教材内容自然印象深刻。②应用直观形象教学,帮助 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初中化学的概念、理论,涉及到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运动和变化,它与宏观形象或事实有质的不同,是更为抽象而难于理解的。只有 理解了的东西,才有较深刻的记忆。在教学中,科学地把一些概念、理论形象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如在讲“电解质的电离”时,我在小黑板 上出示了图像。这样学生对电解质的离解及运动,一目了然,印象深刻。③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概念的完整性,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初中化学知识覆盖面大,内在联系千丝万缕,而化学用语和化学量的规定与运用又千差万别。不少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已学过的知识,在知识系统中失去了线索因而 不能把注意力保持在接受新知识上,表现出记忆效果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效果,就要力求在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系统化,使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 理解并掌握完整的概念。如:在有关溶解度计算的教学中,我先复习“溶解度”的概念,而后给出溶解度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强调指出这一个公式必须具备:一定温 度下,百克溶剂中,溶解达饱和,溶质克数一定,此时溶质克数即溶解度。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了记忆效果,又掌握了计算的方法。④分析对比,综 合归纳,简化记忆。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 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在教学中,应用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简化记忆。如:硝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我要求 学生将已学过的有关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跟硝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硝酸跟硫酸、盐酸都具有酸的一般通性,因为电离时可以生成氢离子。但硝酸的氧化性跟 浓硫酸相似而与盐酸不同,这是由于硝酸分子里的氮原子处于最高价态,容易被还原成低价态氮。它的氧化性突出表现在不论稀浓,在不同条件时,硝酸都能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由于硝酸分子的不稳定,极易分解的特征,因此它的化学性质又和硫酸有不同之处。经过这样的对比分析和归纳,简化了学生的记忆,学生不仅能记住 硝酸的特性,而且能巩固对硫酸和盐酸化学性质的记忆。这样克服了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的弊端。

  那么在初中哪些知识学生是有必要进行记忆的呢?

  (1)基本概念。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置换反应等,这些基本概念在平时的使用频率很高,因此很有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晰的记忆。

  (2)元素符号。H、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Hg、I元素符号的掌握 是书写化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前提,没有掌握好它们,化学的学习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期要求学生分批地、准确地记忆它们。

  (3)常用化学式。如:H、O、N、HO、CO、HO、HCl、HNO、HSO、NaOH、Ca(OH)、NaCl、NaCO、NaHCO、CaCO、KClO、KMnO…

  (4)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略)。老师可以教学生用化合价口诀来轻松记忆。

  (5)常见化学式的式量或分子量。如HO(18)、CO(44)、CaCO(100)、NaOH(40)……这些在计算中经常用到的式量或分子量若能记忆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错误率。

  (6)金属活泼性顺序表(略)

  (7)部分典型的化学方程式:如HO在MnO催化作用下分解制O;由CaCO和稀HCl制备CO气体;CO与Ca(OH)的反应……

  总之,化学在理科中是一门记忆性相对比较突出的一门学科。因此即使是素质教育正在普及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化学时仍然有必要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 科学的记忆,尤其是对于刚入门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可能去提高学习的能力和技巧,而不是完全依赖于书本。但值得教师注意的 是,在传授这些知识点时,切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这会让学生失去对化学的兴趣。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发现一些记忆的方法,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这样不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为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孙晓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263175.html

相关阅读:“定比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体现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