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祥
①听涛山,是湘西凤凰古城内的一座小山,依江而立,佳木葱茏,兰蕙芬芳,山泉淙淙。
1992
5
月
10
日,这座山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沈从文先生在北京病逝四周后,由夫人张兆和将骨灰捧回家乡,来此安葬。这颗生于斯爱于斯的灵魂,终于枕着涛声在这里永远安息。
②
沱江的水,进入凤凰城时,绕了个圈子,拐了个弯,江水由此变得缓慢。它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动起来也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温温柔柔、不紧不慢,几乎听不到涛声。江水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岩处。水一流到跳岩这里,就拥挤起来,吼叫起来,显得异常热闹。白色的浪花高高飞舞,隆隆的涛声响彻云天。仿佛这涛声,就是专门让沈老听的,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是啊,沱江甘甜的江水,哺育了沈老,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沈老的梦里啊
!
沈老在《心与物游》的开头这样说:“我的生活与思想皆从孤独得来,而这点孤独与水不能分开。”
③
二十代就蜚声文坛的沈从文先生,
1902
12
月
28
日,出生在风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里。在沱江边,他度过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童。他在沱江连绵不息的涛声里,兴味盎然地习读着凤凰城内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写成的社会大书,那无数平凡而新鲜的事物,总是牵动着他好奇的目光。沈从文先生默默观察着小城镇的众生百态,也在静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这给他以后的文学道路奠定了基础。
④
1924
沈从文先生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语言格调朴实传神,句式简洁峭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给人教益和启示。
⑤
沈从文先生魂归凤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安葬在听涛山上。沈老墓地前临清澈亮丽的沱江,背靠风景秀丽的听涛山,四季鸟语花香、风光如画。这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坟茔,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一块自墓穴后凿取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肃然矗立,成为沈老先生坟墓的独特标志。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学内涵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是真性情的沈从文先生晚对人生的彻悟。用他儿子沈龙朱的话说:“我觉得父亲在晚的时候有一种对世事的洞彻,他已经能超越他的际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从文妻妹、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蕴涵“从文让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实写照。读其文、听其言、观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长久地受到人们的敬仰,得到众多文人骚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一位中国文坛上的大师,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死后在自己喜爱的听涛山上也仅仅占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地方,真是与众不同、“亦慈亦让”的沈从文
!
⑥
山是归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
[
注
]
,倦游归来的沈先生,在这儿画上了他人生的句号。“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出生在凤凰的著名国画大师黄永玉这样写道。
⑦
2007
5
月
20
日,沈老的夫人张兆和女士的骨灰也被亲人捧着从北京移居听涛山。
⑧
暮色中,沱江的水面上飘起了高高的一层白雾,如若仙境一般。涛声也显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饰的苗家山歌,动人心魄。旁边的听涛山更加寂静,仿佛它也知道,有一对思乡的人儿,正在静静地倾听,倾听……
(摘自
2008
第
6
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
注
]
三生石,传说中立在奈何桥边的一块大石头,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
1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章的标题“倾听那涛声”有哪些含义。
2
.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1
)自从沈老长眠于此,这涛声仿佛就带着感情了。
(2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3
.作者为什么称听涛山为“归根山”,沱江水为“忘情水”,五色巨石为“三生石”?
4
.文章开头和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
.① 幼的沈从文在沱江的涛声中成第,习读自然与人事两本大书。② 离开凤凰的沈从文思念故乡,沱江不息的涛声一直在他的梦里。③ 沈从文归葬听涛山后,终于可以日夜静静倾听沱江的涛声。④ 瞻仰沈从文的墓地,感情他深邃的思想和伟大人格。
2
.(1
)沱江的涛饱含着沈老对家乡的一片热爱之情和他魂归故里的无限欣慰;饱含着故乡人民对沈老的无限敬仰与热爱。
(
2
)用真性情去思索人生,就能认识真实的自我;超载个人的际遇替另人考虑,才能更好地认识别人、理解别人。
3
.因为沈从文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在他死后四张于魂归凤凰,叶落归根,所以作用称他安葬着的听涛由“归要由”;此处的“忘情”是不能控制自己感情的意思,沱江水让沈从文一生魂牵梦萦,不能忘怀,所以作者称沱江水为“忘情水”;这块五色巨石上镌刻的挽联表现了沈从文谦逊让人的美好品格,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所以作者称之为“三生石”(或答:“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象征了沈从文自然、本真的性情,所以作者称之为“三生石”)。
4
.开关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氛围,为写沈从文对故乡山水的思念和死后归葬听涛由作铺垫,结尾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听涛山的宁表祥和,委婉地表达了对沈从文高尚人格的赞美。结尾与开关的环境写相照应,合结构理更完整;紧扣标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405691.html
相关阅读:《永远的感动》阅读答案
季羡林散文《海棠花》阅读及答案
《给母亲以事业心》阅读答案
《对一朵花微笑》阅读答案及赏析
《石榴(莫怀戚)》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