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实在感触多多。重阳,也叫做
“
重九
”
。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
我国古代以
“
六
”
为阴数,
“
九
”
为阳数,
古人在重阳,常要插茱萸、登高,这是有诗为证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说来惭愧,茱萸何等样植物,平生未尝一见,更不用说饮茱萸酒了,这且不说。登高似易行,登高望远也令人神往。然我早过半百,竟未能如登高之愿。生长平原,何来登高之山,曾想重阳日去有山的地方,却又偏偏不得空闲。
条件所限也是无奈何之事,那就退而求其次罢,登高插茱萸不成,即学学唐人杜牧“人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赏菊玩菊。人生不如意事多,然既逢此重阳佳节,且融入节俗活动,尽情赏玩一番吧。我曾于此时节,买几丛黄菊,插于瓶中。然而母亲老,竟忌黄色。现在人们行殓(音:li
à
n
义:把尸体装入棺材)之际常用黄花,母亲的忌讳也就理解了。因为如此,赏菊玩菊便离我而去了。
重阳的节俗,还有就是赋诗。我虽也能胡诌几句,但是,想要为重阳写诗,哪里离得了登高,离得了茱萸、菊花呢?我又用什么来吟咏!所以,我虽然也积得几首小诗,但是没有一句是写重阳的。这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
登高无缘,插花赏菊不成,赋诗无力,重阳日,只能吃吃重阳糕了。国人重吃,重阳节的习俗,惟此一脉不断,如今更有发扬光大之势。口腹之欲的满足常常要优先于精神审美的需要,对此我们并不陌生。关于重阳吃糕的寓意,明人谢肇
?
《五杂组》谓:
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祝曰:“愿儿百事俱高”。
看到这个句子,古时可能以重阳糕祝福儿女成长。从前重九还有个“女儿节”的美称,江南人家,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就将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吃花糕。
我喜欢重阳的上述风俗。重阳节风俗的内容甚为丰富,然而,近重阳似乎有敷衍为敬老节的趋势,这是我不愿看到的,虽说重阳之名容易引起人们对生命长久的希冀,用以祝福老人也很适宜。但是肢解、缩减节俗内涵绝不明智。如果重阳不幸真的变成敬老节,我这个好行古事的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好在我的女儿尚未出嫁,不然,我在重阳日按“女儿节”规矩,召女儿回家,她一定会大惑不解,从而叹息,老爸真正糊涂。想到这里,要我不发愁,就大难特难了。
(选自
10
月30
日
有改动)
15
、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
2
分)
16
、文章中说到“举俗爱其名”,根据上文内容,试简要分析古人在重阳节有哪些风俗?(
4
分)
17
、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外举出另外一个民俗,并分析古人在这一节日常做哪些事。(
3
分)
18
、文中多次写到“教人犯愁”,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愁”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2
分)
19
、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简要说明理由。(
3
分)
参考答案:
15
、
古人以九为阳,重阳节为农历
16
、插茱萸、登高、赏菊玩菊、赋诗、吃重阳糕(找三项以下只得
2
分,三项以上每项一分,给完
4
分为止)
17
、
如端午吃雄黄酒、吃粽子。等等
18
、要点:“愁”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19
、
没有标准答案。(3
分。有自己的见解,表达清晰,可得3
分;有自己的见解,表达欠通顺或表达清晰,但见解一般,可得2
分;观点肤浅,语言不够通顺,得1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436287.html
相关阅读:《雪花,春天的邮戳》阅读答案
阅读《第六只茶杯》(附答案)
《挽歌》阅读答案
散文阅读《太阳路》有答案
《老人与鸟儿 贾平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