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15
分)
①
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
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甚至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
;歌之清雅者,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都是因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老,能令万感生。”
③
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
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
一出智取生辰纲把“
公子王孙把扇摇”
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不想如此。人的本性总是趋同的。周美成《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
蝉有时的确代表着这样的“
无想”
象征。
⑥
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如此。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
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
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
岑寂。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
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但妙在前有“
岑寂”
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
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禅”
境?
⑨
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听夜蝉。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
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更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复一,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着前方悠远的岁月。
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如司空曙的《新蝉》、姜夔的《惜红衣》,使文章具有风格典雅,意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B
.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义悠长。
C
.文中“
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
这句话,
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D
.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作者觉得哀怨凄婉,联想到离别与伤逝。熟读姜夔的词后,才豁然开朗。
E
.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
抑”
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
扬”
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
禅”
境。
12
.第⑤
段说:“
蝉有时的确是‘
无想’
的象征。”
请解释句中“
无想”
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
分)
13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对“
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
这句话意思的理解,并谈谈你的感悟?(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1
.(5
分)CE
(C
项,心境理解错。从第⑧
段可以看出,此时应该是闲适从容(淡定)的平常心态,即“
禅”
境。E
项,“
先抑后扬”
错。文中开篇写了古人对蝉鸣的不同感受,但并不是“
抑”
,而是为下文写闲适从容的心境作铺垫)
12
.(
分)“
无想”
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或悠闲逍遥的心境。(或:什么都不想,指恬静、淡泊的情怀)。在结构上,这句话对上面两段有总结或收束的作用。(3
分)
13
.(6
分)
理解:蝉经受了漫长而艰苦的生命历程,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享受了生命的快乐。(意思对则可)
感悟:可结合“
化蛹为蝶”
的精神来谈,入手角度,如:执著与坚毅、乐观与豁达、生命历程、生命的价值、淡定从容、量变与质变、基础与飞跃等。
例:蝉的生命形式,体现了一种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不能因为外在事物而或喜或悲,感悟人生,保持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在实践的角度去历练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挖掘个体潜力,体现生命价值;拿出心灵深处的坚韧、持久、深刻,才能奏响生命的最强音,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能扣住其中的任何一点感悟阐发,
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09851.html
相关阅读:《衡水湖看鸟》阅读答案
《红叶归处是秋风》阅读答案
《珍珠与蚌》阅读答案
阅读《蔚蓝的王国》
《天使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