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建
夜凉如水。
很久没有在凌晨还依窗而立。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
我突然想起了那段被叫作童的岁月,它的美丽淳朴常常让我不忍去回忆,生怕一不小心就把它给弄坏了。真的,它是用最简单的游戏法则构筑了“
美”
的本然世界,以最微不足道的奖励圆满了一个个硕大的梦想——
那当真是一段不能复制的奢侈时光。
那个时候,最让伙伴们垂涎三尺的冰棍儿,顶多也就一毛钱一根,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满大堆大堆的快乐。到了冬天落雪的日子,大家呼朋引伴地雀跃在茫茫的雪地里,比谁堆的雪人最大,比谁滚的雪球最结实,那个纪的孩子,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寒冷。春风吹起时那就更妙了,最先脱去棉衣的那个人,一定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后跑回家中,央求着母亲帮自己换上春衣,虽然在多数时候都不会得逞。秋天我们就去林子里捡树叶,或者做成书签,或者用胶水在白纸上制作树叶拼图。其实伙伴们的手艺都不高明,但大家仍然会叽叽喳喳地评出一个最棒的第一名。
毫无线索地,我想起了少时爱听的那首歌:从前有个传说,传说里有你有我,我们在阳光海岸生活。有些梦不做不可,有些话一定要说……
那时,我好像还不大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只是朦胧地感到,那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那个时候的自己,似乎离现在已经过于遥远,连记忆都已变得陌生。我再想想,好好想想,想想那个飞扬跋扈的青春,还有洒脱不羁的成长:懵懂、单纯、执著、狂热、无所顾忌,爱做多多的梦,爱想多多关于未来的事,爱扒着地图用手指在上面游来游去,告诉自己以后要到这里,还要去那里。
忆起了那个裙裾飘摇的代。我的身边走着一个清瘦的少,他有一张俊朗的脸,沉默羞涩。那时的我像只闹喳喳的麻雀,而他平日里却言语不多,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他帮数学老师收作业,我帮语
前些日子,突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到我的手机,一个沉稳厚重的男中音对我说,是我,我现在是一名军官了。
这些里,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只有少时的情感,才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有些时候,那仅仅是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的善待和迁就,仅仅是在友谊的名义下给予的温存和暖意。但这所有的所有,都不带丝毫造作的嫌疑,也无关任何欲望或世俗的动机,那善待是真的善待,那暖意也是真的暖意。也正是这些与锦瑟有关的心动、感伤、幸福、羞涩,不论岁月把你带去了何处,当你回头望时,它们却始终诚恳地站在那里,站成我们生命中郁郁葱葱的绚烂风景。
夜色越来越浓,似乎是黎明前的黑暗。窗外的小虫早已睡下,我的思绪却仍然在飘荡。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只是,在一片夜色温柔的旷地上,我依稀看到了一个渐行渐远的少的背景:清瘦、羞涩、俊朗、落寞。
来风了,它在蹭我脸呢。
这么晚,夜的温柔,一定是只为我一个人而敞开的吧。
1
、文章题目中有“
喃喃呓语”
,阅读全文,说说“
呓语”
的意思并具体阐述。(6
分)
2
、第三段“
这幽暗微冷的静谧中,沉睡在心底的夜来香,不知何时悄然绽放。我找不到什么言语说出她散发了怎样的香气,只是那美,早已将我的感官击碎。”
说说这个句子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6
分)
3
、请概括说说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安排。(5
分)
4
、倒数第三段作者说“
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
。请结合全文具体说说作者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 (6
分)
参考答案:
1
、这里的“
呓语”
就是那段不可复制的时光(3
分)包括:①
冰棍却能把我们小小的心窝,塞
满大堆大堆的快乐,②
不知寒冷而进行堆雪人比赛,③
用秋天的树叶做成各类小物件
的乐趣,④
歌声中有一片阳光灿烂的海滩,⑤
在地图上做了多多的梦,⑥
还有一个铭
记于心的少时期的那份天真无邪的情感。(一点0
、5
分,共3
分)
2
、用比喻的方法,把夜来香比作美好的童,不说回忆童,而说“
夜来香”
在心底悄
然绽放,并且突出了其强大的冲击力,而将感官“
击碎”
。(2
分)形象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感,(2
分)很巧妙地引起了全文对少时光的回忆。(2
分)(每点2
分)
3
、(1
)作者的行文思路是“
总——
分——
总”
,(“
现实——
回忆——
现实”
也可)(2
分)(2
)由一个不眠之夜引起对儿时的回忆,前面对儿时生活的回忆,主要是引出后面对清瘦少的回忆,用以表达作者观点和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
能使自己感到一种夜的温柔。(说对大意即可,3
分)
4
、作者说,“
我无意于缅怀什么,也没有为过往而感伤”
,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障眼法,类似于鲁迅的“
无话可说”
。作者回忆了少时的同学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时光,并说那种情感值得永远铭记,但由于后来诸多因素,使少背景渐行渐远。然而那“
仅仅是一个人偷偷喜欢,偷偷为一个身影心跳,偷偷为一个微笑沉醉”
的童的美好感觉,却使作者永远难于释怀。因此,作者不是无意缅怀,而是深刻地缅怀;不是没有感伤,而是满怀感伤,在作者细腻的心灵世界,有一股浓浓的感伤、落寞、失落等心绪在萦绕,挥之不去。(答到大体意思,即可给分6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69441.html
相关阅读: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附答案)
《我的母亲(邹韬奋)》阅读答案
《雨季心理》阅读答案
《最精彩的表演》阅读及答案
《故乡遍地冬阳(22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