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①1982
年10
月,我去银川,过三边,一漠沙地;天地全然都空白了,几十里没有一座房,也没有一棵树,远远的地平线上,遥远的地平线,乡阳欲浮欲沉,像是妊娠,已经粘胶得成一个椭圆形。我默默走着。先是并不留意,后来就发现眼前倏忽飘过一朵两朵白绒团儿,温温柔柔的,泛着银光,再往前走,白绒团儿竟多起来,一动脚,就绕着身子乱飞。疑心是柳絮,抬头搜素去,四周依旧空旷;急用手去捉,手一抬,那白绒团儿却顺手而上,才抓住一团要看时,一出气,又飞了。一时又起了风,沙尘并没有动,但白绒团儿越发纷纷,如千万只白色蝴蝶,升升浮浮,翩翩不能安静。定睛看去,那白绒团儿却原来都是从一棵一棵什么草中起身的:草高不盈尺,条细,半绿半枯,结一串串果实,如豆荚,尽都干裂,有的已空壳,在风中铮铮颤着细音,有的半合半开,形如织布木梭,里边两排荚籽,每籽小如鸡眼,四周生满白绒,风吹绒毛如足如翅,就悠悠而去了。
②我不知此草为何名,站在那里,一直等远远的一队骆驼走来,问起驼峰间的牧人,回答说:这草叫佛手肿。草古怪,名字也古怪。我在问,回答是:“他怎么不长绒毛呢?要不,它怎么繁衍后代啊?”
③我不禁喟然长叹:哦,大凡尘世,任何地方都有生命的存在,漠漠边关沙地,也是如此;而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呀!要想树林中的蛇可以是青色,湖水里的鹅可以毛隔水,岸上的树可以叶子圆阔,高山的树可以叶子尖针,可见环境好的并不足夸,环境劣的更不应自弃。再想这佛手肿长在这里,它也开花,它也结籽,虽然没有一只蜂儿来传递花的爱情,没有一只鸟来遗播籽的繁衍,生活给了它瘠贫,也同时给了它的奋斗,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也正是环境太不好了,它并不去以色香诱蜂儿鸟儿,它靠的是自己生的欲望,靠的是飞的力量,自然这样可能落地而生,也可能落地而亡,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白绒儿各自在找寻自己的归宿呢?
④“这草很多吗?”我问牧人。
⑤“当然很多,你再往北走,沙地上全是这种草呢。”
⑥“那走过的草坝子上怎么没这种草?”
⑦“它是苦命的,一旦绿了一片沙地,什么花草都来长了,有了蜂儿,有了鸟儿,它却就长不成了。”
⑧“它只能在沙地上长?”
⑨“要不怎么说是苦命的呢?”牧人赶着骆驼走远了,缓缓的步伐,摇奏着沉沉的铃声。几朵白绒团儿飘在骆驼的身上,落在牧人的帽子上,那深深的骆驼脚窝里,也满满地落下了一堆了。
⑩啊,荒凉的沙地上,有多少人来过,又有多少人能知道这草呢?知道的只有骆驼,只有牧人;但骆驼不懂人语,不能言语,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只有我记下此草;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选自《西安晚报》)
1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
段划线句子的作用。(3
分)
15
.作者认为“
万事万物既有存在的生命,又有它赖以生存的手段,环境不同,手段也相异”
,请概括佛手肿生活的自然环境及生存的手段。(3
分)
16
.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
草可悲,草亦可幸也”
。(4
分)
17
.为“
草”
作记,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18
.面对佛手肿,“
牧人能言,但不能写出以示天下”
,“
只有我记下此草”
,请谈谈这一现象对你写作方面的启示。(4
分)
答案:
14
.通过描写沙地荒凉的景象,交待了佛手肿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为后文表现佛手肿的顽强的生命力作了铺垫。
15
.自然环境:生长在漠漠沙地上生存手段:一结籽就生出绒的翅膀,自己去谋生路了
16
.佛手肿只能在贫瘠的沙地上生长(1
分),不被很多人了解(1
分),“
草可悲”
;它有独特的生存手段(1
分),能遇到“
我”
,将其写出以示天下(1
分),“
亦可幸”
。
17
.对佛手肿生存欲望、生存手段的敬重(1
分),对执着、顽强生命的赞美(2
分)
18
.提示:从细致观察、深入思考、具有丰富情感等角度进行阐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99427.html
相关阅读:《清晨,被鸟儿叫醒》阅读答案
阅读《从春天出发》
《江南陶公柳》阅读分析及解答
《我们走路时看到什么》阅读答案
《母亲的茶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