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
凸凹
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山水,友人说:再陪我们去看看你们京西的土炕吧。
土炕
?
土炕也是可供观赏的风景么
?
我惊奇地问。
是,是稀有的民俗风景。友人说。
土炕是北方特产,南方人感到稀罕;但随世事变迁,即便在北方,土炕也是很难得见了。
十渡处于京西的腹地,那条著名的河流
——
拒马河,被巍巍群山环绕着,而那山民的居所里,土炕就如照明的灯盏,正“盘”在那里。
于是
,
很快就给友人找到了一铺土炕。友人的兴味
,
也勾起了我对土炕的回忆与沉思
——
因为我就是一颗被土炕煨熟了的果实
,是土豆、红薯、花生、大豆、黑小豆、鬼子姜、地萝卜,抑或是玉米、高粱、黄黍、荞麦……总之是与土炕息息相关的那一类果实。
母亲是在土炕上生下我的。她的产床,是身下垫的一层厚厚的“绵绵土”。母亲说,虽然我是她的头生子,却没感到疼痛,因为土炕被烧热了,那奔窜的热力因身下“绵绵土”均匀而持久地传播,让她感到了彻骨的温暖,她把自己全部展开了。
后来,母亲又生下了我的两个弟弟,这样本已贫穷的日子就更加清寒了:弟兄三个合盖
一床棉被,至于褥子铺垫之类更无从说起,身下只铺着光光的蔑席,倒也未曾受过一次夜寒。
这缘于土炕的温暖。北方的土炕,炕体里有火道,与炕畔的地炉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是
烧柴,还是燃煤,均能在提高室温的同时,把土炕烘热了。而绵密的土层具有极强的保温性,
以至于室内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而土坑上却仍然温暖。三个少年赤条条地躺在土炕上,或
拥,或嬉,温暖着,也快乐着。
为什么北方人特别重情义重孝道呢
?
一条大坑睡的。
雪花飘飞的季节,农人便开始在家里“猫冬”,偎在火炕上,喝烧酒。炕热攻心,酒热也攻心,不久就喝得浑身通泰,便吼出一些不酸不咸的调子,感到自己虽出身贫贱,却比神仙还自在。父亲是读过几年书的,每喝到心酣耳热的时候,他总是站到旷野里去,面对纷飞的雪花说
:
这苍茫大地真干净。还说:这老天真是会安排,他用雪把你堵在屋里,让你懒得理直气壮。
就是说,大自然给了农人像猫一样偎在土炕上的理由。
土炕持久而沁人骨肉的温暖,会穿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膜。五婶是不愿嫁给五叔的,但后来二人的感情出奇的好。有人问她,你不是很不心甘么,为什么还跟他过得这么情愿
?
她竟说,都是土炕闹的。为什么呢
?
情感总是和温暖相伴而生的。所以,有人说农村的情感状态是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使然,便显得过于理性,非当境之说也。
同样,十二岁的我就也有无眠之夜了。躺在滚烫的土炕上,血液里竟游走着一种蠢蠢的欲望。这种欲望,折磨得我多愁善感,莫名地就想在纸上表达些什么。
所以,土炕之于友人,是“旁观者”的风景;之于我,则是出身的胎记,记载着我的来路。
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
——
北方人虽然豪爽忠义,却也谦卑驯顺。因为,土炕的温暖煨热了情义,也惰化了血性。“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只要不被逼得背井离乡,北方人是不会主动出走的,他们很少作愤然的抗争,更缺少在得失面前的义无反顾。
因此,北方弟兄习惯于欣赏细腻的世情喜剧,却惊惧于壮烈的人间悲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和“不以得失论英雄”这样的句子在他们这里往往会没有感觉。他们感到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真是迂腐不堪。所以,他们一般乐意做江中摆渡英雄的那条船,却不愿做回首长啸的那匹马。
同样,土炕的稳定性存在,使北方的青年虽有坚韧的毅力,却无变通的机巧
--
他们适合听差,却不擅长经商;可以做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做不来灵动的抒情散文
;
可以进入时间深处很沧桑很古典,却不能站立潮头很现代很时尚
;
他们笃信吃亏是福,却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效益。举一个生活小细节,南方人有了钱,大多是用于投资
;
而北方人若有了多余的收益,一定会在银行存起来。因为土炕的温暖,正是持久积蓄着的
——
氤氲着,也封闭着。
所以,看到同乡人的尴尬与守旧,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
;
看到他们的得意与成功,我也并不报以盛赞与夸耀,而是保持清醒与自警。因为我知道他们的来路,也知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已成了局外人,而恰恰是,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个。
所以,土炕之于我和友人其意义不同
:
之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即胎记
;
之于友人,是愉悦眼眸的异象,即风景。一个是生命之重,一个是生命之轻。即便现代文明的席梦思真的把土炕送到民俗博物馆里去了,土炕在我的心中也是个永恒的存在,一如民族的文化传统。
外表可以粉饰,但胎记是除不掉的。这就是文化的作用,它浸润到人的生命细胞中去了。
(节选自
年
12
月
9
日
11.
说说“我就是一颗被土炕煨熟了的果实”的情感内涵。(
2
分)
12.
为什么说“土炕之于友人,是“旁观者”的风景;之于我,则是出身的胎记”?(
4
分)
13.
作者为什么要细写农人“猫冬”的场景?
14.
理解下面两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
分)
(
1
)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
(
2
)可以做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做不来灵动的抒情散文……
15.
作者对乡人的态度,既“充满了悲悯与祝愿”又“保持清醒与自警”。谈谈你的理解和思考。(
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99434.html
相关阅读:《洁净之莲》阅读答案
阅读《山丹油菜花》附答案
牛汉《灯笼红》阅读练习及答案
《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阅读答案
阅读徐晓杭的《紫藤》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