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襟见肘
出处:《庄子·让王篇》和《韩诗外传》。
意思:形容经济困难,顾此失彼,无法维持。也形容事情的杂乱、难于处理,弄得很狼狈。也作“捉襟肘见”、“踵决肘见”。
这句成语是从两个典故发展而来的。
孔子的学生原宪是鲁国人。《韩诗外传》说他的生活潦倒不堪,住的屋子又小又破,遇到下雨,屋子里满地是水。有一次同学子贡去看他,为了礼貌,他不得不整整衣冠。可是,“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意思是,想把帽子戴正,不料帽带子一碰就断;想把衣襟拉平,不料一拉就把袖子拉破,露出胳臂;想把鞋穿上,但一提后跟鞋就裂开,露出脚跟。
曾子,即曾参,也是孔子的学生。《庄子·让王篇》说他住在卫国时,生活也很艰苦,十年没添过一件新衣,也是“正冠而绝缨,捉衿则肘见”。衿,同襟。
“捉襟见肘”即从这两个故事发展而来。 内容来自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iyu/784354.html
相关阅读:
鐗堟潈澹版槑锛氭湰鏂囧唴瀹圭敱浜掕仈缃戠敤鎴疯嚜鍙戣础鐚紝璇ユ枃瑙傜偣浠呬唬琛ㄤ綔鑰呮湰浜恒€傛湰绔欎粎鎻愪緵淇℃伅瀛樺偍绌洪棿鏈嶅姟锛屼笉鎷ユ湁鎵€鏈夋潈锛屼笉鎵挎媴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傚鍙戠幇鏈珯鏈夋秹瀚屾妱琚镜鏉�/杩濇硶杩濊鐨勫唴瀹癸紝璇峰彂閫侀偖浠惰嚦 bjb@jiyifa.com 涓炬姤锛屼竴缁忔煡瀹烇紝鏈珯灏嗙珛鍒诲垹闄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