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避
闪避就是应用含混语言,成心把话说得含糊不清,以到达某种特定的目标。
或者说,用貌似“准确”,实在隐约的话语往返答对方的问话,以收到特定的效这种修辞方式叫闪避。
常见的闪避有两种,一是扩展范畴,二是假口于人。
例如:
[1]上午十点钟军官们来了,其中一个又问卓娅:“你告诉我,你是谁? ”
卓娅没回答。
“你告知我:斯大林在什么处所?”
“斯大林在自己的岗位上。”卓娅回答说。(见《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2]张全宝狰狞地笑了一下:“当初有人供出你是共产党员。”
正气凛然地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我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又怎么样?”(见《刘胡兰》)
[3]妇女主任问:“跟赵振华定亲你违心不乐意? ”刘巧儿答复:“愿意不乐意你去问他?”(见《刘巧儿》)
[4]又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是代表妇女消息社提出的。你作为一个六十二岁的人看来气色十分好,你如何留神本人的健康?是否常常活动?或者有特殊的饮食?
周总理:谢谢你。我是一个东方人。我是按东方人的生涯方法生活的。(《在印度总统府举办的记者接待会上,周恩来总理答记者问》)
例[1][4]是扩大规模的闪避:[1]既体现了卓娅的机灵,又含有对首领的酷爱和对敌人的嘲弄。[4]既体现了周总理对人有礼貌,又机巧地回答了记者的发问,体现了巨大外交家的风采。
例[2][3]是假口于人的闪避:[2]体现了刘胡兰在敌人眼前英勇冷静动摇,又使敌人一时弄不清虚实;语意蕴藉而有力气。[3]体现了刘巧儿的灵巧聪颖,机警超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iyu/92476.html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