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考分析及范文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中考作文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四、写作 (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

一位16岁的少年拜访一位智者。

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为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说:“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把别人当作别人,把自己当作自己。”

这位少年牢记智者的话,终于成了一个自己愉快,也给人愉快的人。

请以智者的四句话中的一句或几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700字。

 

分析:

一、这只是人生正确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的四个思维,成功有方法:
1、第一句话是: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换位思考的思维,就是先把自我中心脱离一下,从别人或者全局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很多人不能正确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他一般是从自己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来研究具体的事情。那样永远把握不了问题和事件的实质,形成不了正确的方法的!那么换位思考后,,就可以更好的把握问题和事情的实质,就更实事求是的处去理问题和解决事情!---同时从减轻痛苦和压力而言,可以---“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还有比我更痛苦的人呢!)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这点成功算什么,还有更多比我成功的人,而且有很多由于骄傲归于失败的例子!)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2、第二句话, 把别人当成自己,客观对待别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同样是换位思考。你处于对方的环境,你怎么办?!别人那样做,对你有伤害,那么你就不应当那样来对待别人!这样可以更深的完成对对方心理的发现!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3、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这是社会成员的个体论思维。 每个人由于成长程度、处于的社会环境等不同,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别人永远是别人,永远不是你自己!他们都是独立存在的客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4、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同样是社会成员的个体论思维。人类从个体而言,都是成长中的个体!虽然一个个体可能学习更多、了解更多,但一味的追随别人,反而丢失了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学习、需要成长,来体现个性,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所以现在来讲,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第一步,那就是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做好你自己、推销好你自己,你的客户才可以从接受你的个性品牌开始,进而接受你的产

 

范文:

 

把自己当成别人

   有距离,成像才清晰。
    距离可以容我们有沉淀后的思考,距离可以允许我们以冷视的目光去观察。而最容易使我们的认识出偏差的,恰是无距离的自己。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使我们更正确地认识自己,需要把自己当成别人。
    平素,我们对自己的过错总能找到借口,甚至预先就轻易地原谅了自己的过错。而对自己的小有所得却急于夸饰,沾沾自喜。这时,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当成别人,给自己一个旁观的眼神,你就会意识到:在你认为自己是最出色的时候,有可能是蒙蔽的视野培植了这种满足。
    痛苦,狂妄,忧烦,自得……我们极易在任何一种情绪中坠陷,常常丧失冷静之态。由此,我们的心灵遭受了自己设置的许多劫难。这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就可以来减轻我们的压力,使我们更好地解脱。
    杨修,才智过人。但他却不能做到把自己看成别人。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弊病,自大自傲,即使非常尊重贤才的曹操也不能容忍,最终死在曹操的手上。杨修的死表明他的“智慧”恰恰是他的愚蠢。不会把自己看成别人,就有可能发现不到自己的缺点,如此一来就容易变得狂妄自大,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把自己看成别人,你才会体会“你能做的一切,从应该被做的角度看,你始终是沧海一粟。”把自己看成别人,你会毫无优越感地自视为芸芸众生的一分子,把人生作为自己的作品去积极地干预。把自己看成别人,就像“有时候我们必须照镜子,以预防自卑感逐渐变为思想,以镜子来激励自己的精神。”
    因此,我们要时刻想着把自己当成别人。当自己失意受挫而痛苦忧烦时给自己一个旁观的眼神,以便及时参省自己,平抑自己驿动的情绪;当自己得意满志而狂妄自喜时给自己一面镜子,会及时清醒自己,冷静自己躁动的心理。把自己当成别人,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将心比心

    莫怨人情冷,将心来比心,一人添上一根柴,顽石也能炼成金。——题记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凡事都将心比心而后行。

    宇宙一大书本,人生一大学堂。我们必须上好人生这一堂必修课,然后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我们过的是群居生活,人与人之间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学会多一点替别人着想。如果我们爱自已尊若菩萨,窥他人秽若粪土,那么,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只有将心比心,善待自已,才能与他人和谐共处。

     其实,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头顶上同一方晴空,脚踏同一块热土,大可不必如此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人生苦短,又何必为一些琐碎的事而劳神伤筋,大动干戈,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发动战争,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侵害呢?这一切,都只因太多时候,我们不能做到将心比心。

        如果你是一个弱国,你也希望强国不要侵犯自己的主权,希望强国不要践踏自己的国土,不要在自己的国家作威作福,恣意伤害自己的子民。但是,某些强国并没有把自己放到弱国的位置上去想,他们只是为了推行自己的强权政治,为了一国的私利而无视国际的谴责。就拿美国攻打伊拉克来说,美国对伊拉克民众犯下的罪恶,真的是磬竹难书。当你在电视上看到一批批流离失所的伊难民,当你在报纸上看到一个个因失去亲人而痛哭的镜头,当你想到自己假如是他们中的一员,你能忍受这种失去家园,失去亲友的切肤之痛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们美国被别的国家去轰炸,你们又是何种感受呢?如果你们将心比心的话,或许就不会酿造成今天伊拉克人民的伤痛了。

      送人玫瑰之手,历久犹有余香,能送玫瑰的,你干吗偏要送人炸弹,送去死亡呢?将心比心,你也希望收到的是温情的玫瑰吧?俗话说:“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我们做每件事之前,都应该将心比心,三思而后行,免得造成日后尴尬的局面,免得日后自己的良心受谴责,免得让他人嗤之以鼻。

      如果我们将心比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少一些野蛮的争斗,多一份文明礼让;少一些残酷的压榨,多一份善意的帮助;少一些阴险的欺诈,多一份真挚的人情;少一些计较与猜疑,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如果凡事我们都将心比心,即使不能做到尽如人意,但也可以无愧于心,仅此足矣。

       将心比心,处世之道也!让我们将心比心,比出宽容,比出友善,比出和平。

 

 

                                                               仁爱若水
 
        你说,你在凡尘喧嚣中迷失了自己, 我只能告诉你,学会去爱别人,这是找回自己的惟一方法——题记
    上善若水。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善”处于至高的地位。“人之初,性本善”,善又是奠基石,是立身之本,在儒家的字典里,“善”便是“仁爱”两字。
    然而“仁爱”究竟是什么?它不是独爱其亲的狭隘,而是推己及人的广博;它不是包庇纵容的溺爱,而是善待他人的仁慈。
    它是尊重,它是宽容。
    它是曾经轻语“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圣人体内奔腾的血液,千百年来在炎黄子孙心中流淌。
    辘辘车轮在列国间串响,奔走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心;青青竹笺在列国间传递,播种的是“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的仁意。
    它是潺潺溪流,带走了人世浮华,遗留长久淳美。
    它是汤汤江水,冲刷了历史尘垢,展露永恒洁净。
    它是排空大浪,涤荡了心灵沉滓,构筑无限坦荡。
    所以我说,至仁若水。
    以其清予人以清,以其洁予人以洁,水之性也。以其仁予人以仁,以其爱予人以爱,仁者之品也。以仁己之心,仁天下之人;以爱己之意,爱天下之人,此仁者所以无敌也。
    圣人皆有仁者之爱。据说甘地曾经有一次坐火车出行,匆忙中一只鞋子被挤下了火车,他便把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来扔出车窗。旁人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他微微一笑说:“这样贫穷的人如果捡到就可以穿一双了。”这便是仁者之爱,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豪情万千,平淡如水却沁人心田。
    然仁者之爱,并非非圣人不能有也。漂泊异乡时素不相识者关切的目光,身卧病榻时白衣天使宽慰的话语,绝望无助时亲朋好友的援手,甚至流泪时递来的一张纸巾,寒冷时送来的一杯热茶,无不是源于仁者之爱。
    而且,“仁爱”不仅仅是单方面的。白乐天有云“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由此推之,“仁爱”也是相互的。以己之心,度人之需,他人自会度你之需。因而,学会爱人便是了解自己的开始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zzw/21302.html

相关阅读:珍藏的记忆 作文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