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500字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后感500字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500字

  《伊豆的舞女》拍过很多次,开始先读书,然后看了山口百惠的电影。余味未尽,回头又读了一回书。好像是五月份,看刘亦菲《神雕侠侣》时,在博客上写:两相比较,影像多了一份华丽,文字多了一份自发性的感知。前者所有铺垫,都在为主线添加骨肉。后者流水无形,须要读者自己探索——大概是如此的,原文也记不清了。

  对于《伊豆的舞女》的文字版与影像版的印象,和五月之时几乎无二。文字清明透亮,似是花苞之中鲜嫩的蕊。要嗅到它的清香,必须自己在阅读中获得。影像直观直接,冲击力强,但就是因此,反而造成一种困惑。演出的人,与读书的人,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永远不可能同一。这源于人类的特性:独一无二的身体以及思想。第二次读,特地写了读书笔记。说是读书笔记,其实是泛泛之谈。读书之时,影像所带给我的影响仍未消褪:文字似是清泉,缓缓流动在有着薄雾的清晨。疏离阴影,微呤松涛,在一页一页的纸中刹那间生机勃勃。只到故事结束,回旋在内心的仍是对于纯真的感动。虽然一切淡淡,却绵绵不绝。影像对于整体社会、基于社会创造的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所带来的种种矛盾融合之处,表现力更为丰富,亦能使人的内心所观照到的事物短期内更加深刻。如果说读完书之后,感觉是少年经历种种后被他人以及自己承认的愉悦,那么看完影像之后,则是对于生命所带来的苦顿的伤感。对于大背景不同的侧重点,使得这两种表达方式所营造的意境各趋南北。在书中,作者表现出若干个象征:纯真而朦胧的爱意;艺人不被人所理解的命运;旅程结束后主角内心的变化;妈妈纯朴实在的形象。这些元素,形成影像时,除了大体契合外,其余被导演篡改艺人悲惨的命运;妈妈的精明。至于主角告别阿薰后,在轮船上的情绪则一点也没提。只能说是败笔。

  《伊豆的舞女》,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我是个二十岁的人,一再严肃的反省到自己由于孤独根性养成的怪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hougan/676648.html

相关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范文500字
增广贤文读后感500字
读《幸福是什麽》有感
八荣八耻读后感500字
詹天佑读书笔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