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省思:我的《论语》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昨晚的天气预报说,目前在我们国家,春天的地盘已达到鼎盛,北方的新疆、甘肃、辽宁等地都迎来了暖春。而在华南一带,已经陆续进入烈日炎炎的夏天了。 春天,实在是一个适合读书的季节。身处在暖风拂面、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一派生机中,读书会让人获得幸福的满足感。前些天,我坐在张江校区背《论语》的时候,就获得了这样的感觉:坐在大树下的长椅上,眼前是静静流淌的河面,河畔柳树成荫,近处的绿草颜色一天天鲜亮起来,大树在脚下投射下影子地图,风吹过的时候能听见树叶摇动的沙沙声。在拿着一本《论语》随意诵读,实在是惬意得很。
春天,一起?一本好?吧 在春天的脚步声中,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论语》的阅读笔记吧。

1.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第三》
【笔记】仪是卫国的一个地名,仪封人是仪地的地方长官。他说:“来到我这里的君子,我未曾有得不到接见的。”孔子的弟子于是让他见了孔子,出来后,他说:“你们这些弟子何必担心情况不好呢!天下无道的状态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夫子作为醒世的木铎。”木铎是古代用以召集众人的铜铃。仪封人将孔子比作木铎,是对他的赞美。木铎象征着孔子深刻的、警世的思想。虽然天下无道久矣,但孔子的思想就像醒世木铎,终将有发声的一天。
2.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第四》
【笔记】这句话是《里仁》篇的开篇。里,用作动词,居住的意思。知是“智”的通假字。整句话的意思是:与仁相处是美的,不与仁相处,怎么得到明智呢?“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对于“仁”的解读非常多元,有时候会说“仁”近乎圣人才可具备,难以企及;有时也会说“仁”只需要我们努力亲近、寻找就可获得。总之,“仁”是君子修身养性之最高目标。“里仁”于是也成为历代文人的追求,今天我们能看到它的影响,在台湾有“里仁书局”,在西塘古镇有一条街,名为“里仁街”。 3.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第四》
【笔记】约,指受到约束的窘困的境地。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窘困,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仁者安于仁,明智的人善于利用仁。孔子认为,只有仁者才能安贫乐道。在艰苦的环境中,仁者因其道德品质之高尚,尚能以坚毅的品性忍耐下来,不抱怨,不气馁,心中如顽童般快乐。读到这里,我想到昨天文学史课上陈思和教授提到的曾卓的诗歌。深受文革迫害之苦的曾卓,在诗歌中不仅没有一丝丝抱怨,反而表现出积极乐观的天真浪漫的情怀。这就是仁者之境界罢。 4.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第四》
【笔记】这段话讲的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心怀德行,小人关心田宅;君子心怀律法,小人关心恩惠。孔子想说的是君子和小人,在眼界上的高低之分,田产和恩惠是私自的,生活层面的,琐细的事情,而德行、刑法则关乎国家之大道,国家之未来。孔子主张君子应有高的眼界,大的视域,不可局限于眼前之琐碎小事,要关怀天下之道,人的发展。在《论语》中,类似的君子、小人的比较论述,还有许多。 5.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第四》
【笔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需要担忧没有职位,而要担心自己能够胜任一职的才能。不要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谋求能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古人常担忧“怀才不遇”,在今天这个竞争时代,也有许多人为工作和未来发展之路忧虑。也许孔子的这句话能消解人们的忧虑。有一颗好学之心,掌握一技之长和省察自身的心,就可以“不患无位”。 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治长第五》
【笔记】这一句很有意思,是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颜回共同在一起回答老师的问题。孔子问他们各自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将车马与衣裘与朋友共享,用坏了我也不遗憾。”颜回说:“愿不夸赞长处,不自夸功劳。”子路让老师发表自己的志向,孔子说:“对于老人给他们安抚,对于朋友给他们信任,对于少儿给他们关怀。”从这句话能看到孔子及其两弟子的性格特点,外向的子路只施惠于朋友,以为与朋友共享物质就是志向了;而颜回则非常谦虚,不愿意夸赞自己的成绩和功劳,更注重内心修行;而孔子则推己及人,把爱施舍给更多的人,包括老人,友人和晚辈。用今天的眼光看,我觉得这三种志向不应有高下之分,但论难度来说,孔子的志向大概是需要最多的付出,也是最难实现的。 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论语?公治长第五》
【笔记】孔子说:“罢了罢了!我从没见过能看清楚自己的过失并且内心自责的人。”这句话孔子意在批评人们不重视自己的过错,并从中吸取教训。《论语》中好多处讲到反省、自省的重要性,这句也在这一主题之下,提示人们在犯错误以后要首先从自身寻找缺点和不足,不轻易抱怨客观环境,也不轻易归咎于他人,谦逊的自责其实非常可贵。 8.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耳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耳闻也。” ??《论语?公治长第五》
【笔记】这句意思很好理解,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是有机会听到的,而孔子关于德性与坚持的天道的观点,是无法听到的。这里讲的是孔子学问的高深。在《论语》中,孔子的观点着重在治国理政、为人处世、品德修行、教育之道这些方面,而在世界本原,形而上学的哲学层面则少有涉及。其实孔子一定对这些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只不过这些学问太过高深,所以在教育弟子时未尝涉及。 最后,向朋友们推荐一本学习、背诵《论语》的好书。金良年先生的《论语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注释简易,翻译出色,段意引申深入而富有启发性,读后必有收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1036454.html

相关阅读: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书笔记700字
理想国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三年级寒假读书笔记汇编
藤野先生读书笔记800字
《安全意识》读书笔记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