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国史大纲》读书笔记之秦朝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大家好,洒家又和大家见面了。这次给大家介绍的是《国史大纲》第三篇——秦汉之部的前半部分,秦朝的建立与覆灭。
战国末期,群雄并起,杀伐不断,最终强秦吞并了其他六国,并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秦朝国祚十五年,期间共有三位统治者:始皇帝、秦二世和秦王子婴。秦朝虽短,但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秦政府亦中国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大一统政府。而秦能扫灭六国一统天下,并不仅仅是因为秦国地势险要兵强马壮,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大众有促进统一政府形成的意向。秦国能富强,东方的游士出力颇多。游士中比较有名的有商鞅、张仪、公孙衍和吕不韦等。这些人都是东方人,且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均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与之相对的是代表贵族利益的一批人,比如平原、屈原和韩非等,若国家一直为这批人支配,则一般民众将一直受到狭义的贵族政体支配,秦国力量也难以发展壮大至可以吞并六国。而秦始皇一朝,吕不韦、昌平君和李斯皆为东方人,且大多来自平民阶级,因此秦政府实际上是一个东方与西方的混合政府,也是一个贵族与平民的混合政府。秦国富强,实际上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合力推动的结果。
当然,秦政府本身也对统一事业做出了很多努力。比较重要的包括废封建行郡县以消弭兵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收军器堕城郭以消解封建时代之武装、移东方豪家至咸阳并建设首都、筑驰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统整各地制度文化风俗(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开拓边境和防御外寇等。这些都为创建大一统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少人认为秦朝是一个专制残暴的朝代,要不然陈胜也不会发出“天下苦秦久矣”的呐喊,实际上秦朝统治者也确实很能折腾,否则也不会速亡,但秦朝也确实为开创大一统的新局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其背后有一种高远的理想,同时秦代的政治也顺应时代,从某种角度看确为一种进步的政治。嗯大家不许联想。
伟大皇帝秦始皇呕心沥血创下了统一伟业,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这伟业十五年就没了。秦代政治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堕落腐化,不是因为推行了郡县制,更不是焚书坑儒,而是滥用民力。战国时期,秦国实行军国体制,大家搁置争议,一致对外,全民皆兵(充兵役的平民叫做“黔首”),政府以军功论赏。但这一套在大一统的和平年代是行不通的,平时没多少仗可打了,也没有东西可抢,但秦国却只想将大一统的中国变成一个大号的战国时期的秦国,其军国体制没未改变:百姓仍然要经常去给统治者搬砖,而且都是白搬,搬好了也没有以前的封爵了。白白搬砖这种事,一次两次民众还能忍,长此以往(如长城戍三十万,阿旁宫役七十万),民众就无法忍受了,于是只剩下揭竿一条路了。而且秦王朝到了后期,个别统治者和大臣还特别能作,再加上天下初定人心不稳,于是带领人们走进新时代的秦王朝十五年就悲剧了。
这里顺便说说焚书坑儒。有些人提起焚书坑儒就咬牙切齿,说万恶的秦政府让我们失去了大量的瑰宝,使中华文化产生了断代。事实上,焚书坑儒是真事,但并不是见书就烧见儒就坑。秦代焚书本起于议政冲突。当时秦人刚统一天下,博士淳于越引用《诗》、《书》和古律,主张封建制。主张郡县制的李斯表示反对,并请求焚书。“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史记·秦始皇本纪》)可见焚书的主要目的是不让大家对朝政尤其是郡县制的评论,因此焚书的主要对象是六国史记。而《诗》、《书》和百家语对当时政体影响不大,因此只是要求非博士不可藏,并不是焚书的主要对象。至于坑儒,其对象主要是私下议论秦始皇人品的一些方士,当然也有一些方士受到了牵连,但坑儒的主要对象并非整个儒生群体。
秦王朝虽短,但在秦始皇及其子孙领导下的秦朝人民做出的贡献还是不容抹杀的。秦人统一,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进步,极重要者有四。其一为中国版图的确立。秦朝版图造就了后面两千多年中国版图的轮廓。其二则是中国民族的抟成。春秋时期华夷杂处已成大势,当时北有鲜虞,南有蛮夷,东有陆浑,西有犬戎。话说那个烽火戏诸侯逗褒姒一笑(有人考证“烽火戏诸侯”应该是个段子,历史上并无此事)的周幽王就是被犬戎干掉的。从战国时期开始,夷狄们有的被赶跑,有的被同化。而秦朝施行郡县制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后,华夷群居生息于同一版图,沐浴在同一文化之下,共同治理中国疆土,发展中国文化,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其三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秦人统一中国后废封建行郡县,从此平民与贵族两阶级的对立也逐渐消除。虽然秦朝各地仍有封王,但彼时封王们只是享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与富人类似,对官吏与平民没有管辖的权力,尺土一民,皆统于中央。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其四则为中国学术思想的奠定。中国学术思想的态度与倾向,大体奠定于先秦,可归纳为:大同观、平等观和现实观。大同观,即以人类全体之福利为对象,以天下太平为向往之境界,超国家,反战争。当时的秦汉统一政府在中国人看来便是超国家的。此种观念偏向于“文化的世界主义”,而非“功利的国家主义”。平等观,以仁爱中心的人道主义为主,如孔子说的孝悌忠恕、墨子的兼爱和庄周的齐物论。这种观念偏向于平民主义,而非贵族主义。现实观,侧重于人生修养之教训,社会处事之规律,以老庄的自然哲学为代表,其反宗教最为彻底。这几种观念,对于中国文化的形成,中国民族的抟成,中国政治制度的创建,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由此发展出的中国文化,引导了东亚大地数千年的文化进程。可以说,秦朝能统一中国,亦得益于这几种观念的深入人心,同时大一统的中国也促进了这几种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秦室是上古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贵族政府,其依然充斥着贵族阶级的腐朽气味,最终失败在平民阶级手里。之后,一个代表平民阶级的平民政府——西汉政府,终于在人民的选择中诞生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1062808.html

相关阅读:小学四年级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
《李尔王》读书笔记600字
昆虫记读书笔记600字
读书笔记大全-海燕之歌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