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点评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所谓政治思想,不过是这政治或者说王权或君权如何产生,又如何运转的——运转当然是你制定什么样的政策还有法律治理或是统治这个国家(天下),说具体一点就是治理或统治这个天下的芸芸众生。就前者而言,就是先分封天下的分封建制,这个政治制度是如何实现的,同时又是如何运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帝国制(皇帝制,秦以后)也就是这郡县制是如何建设的,又是怎样运转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同时这个帝国制又是怎样的治理国家的——儒教立于思想纲常,法律立于国家制度外予以规范。至于到了近代西学东进,一套政治思想(共和、民主、法治)进入中国,冲击中国的政治体制,却引发不断的政治变故,最后还是强权政治那一套管用,中国的政治体制以一套新的意识形态为精神纽带,建立党国一体的政治体制,进而达成了国家的秩序与稳定,而后开始了治国的一些列现代化的经济政策——工业化的生产力加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最后在强权的支配下通过改革开放达成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政策,至于法律那当然是要适应这个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需要,可因为这个党国体制的存在,法律作用的上升十分缓慢,且还要受制于权力的支配。
就那个先秦古代分封制时代,中国基于游牧还有渔猎经济转向,人民确立了因地而居的小农生产方式,这就出现农耕经济基础上的分封制的治理如何进行的,虽然政治上以分封确立了,但国强与民富如何实现,换之于政治上如何治理了,这时各类治国思想应时而生,什么农家、儒家、道家、兵家、阴阳家、墨家,它们共同回答的问题是,国家如何不打仗,国家如何强盛。
经过春秋、战国大混战,国家统一于帝国政治的秦朝了,这国家这么大如何不乱就是永保秩序与统一,还有这个政治与人民的关系如何处理,就是当时最大的政治了,于是废除封建成了历史的选项,这靠法家的思想,但法家太过猛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得天下处理与人民的关系,采取黄老思想无为治国,国力大增,可分封形成的政治紧张出现了,只好在汉武帝时彻底铲除。正好,边患的问题突出了,是安抚还是剿灭,汉武帝有了财力,也有了政治统一,无力剿灭成了既定国策,可过度消费民力,导致社会矛盾异常紧张,他汉武帝晚年不得不反省了。
以后的中国历史,就是在庞大的帝国(人多、疆域大)、农耕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与民族关系、如何确保帝国政治行王道、去霸道、有序运行上面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与主张了,不过时代的具体背景不同,这政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存在差异,如宋朝商业发达、文化发达,莫不与帝国的开国者赵匡胤扬文息武直接相关,但恰恰又碰到了一个或几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建国与宋对抗,于是如何处理与辽金西夏的关系成为极重要的国策,这个政治思想就要体现了。
至于明清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各自运行了两百多年,主要的任务是处理内政,国家的政治思想早已在前人的不断总结中日渐成熟,没有了创新,也就只好支配这个帝国政治与农耕经济互为表里的运行,只有外族更先进的经济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的冲击爆发出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思想了
——梁木生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1113960.html

相关阅读:鲁迅作品读书笔记摘抄
《山羊不吃天堂草》读书笔记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格列佛游记》读书笔记摘抄
读书笔记大全-海燕之歌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