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伊斯坦布尔假期》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作者:马克·李维
推荐理由
“如果我爱上了一个像她这样的女子,我能向她做出的唯一的爱的证明,就是离开她,远远的离开,即使是要我去到世界的尽头。”这是男主人公戴德利先生的爱情观,虽然不是很赞同,但也比只知利俗的蒙昧爱情强上很多。虽然男女主人公都有很多缺点,但就像文中所说,还有很多优点在等着他们彼此发掘。我很奇怪在他们的故事里可以四十多岁依然从未缔结婚姻--即使是经历了战争,并产生很大的艳羡,而我们的世界被世俗捆绑,不得挣脱。
我爱这篇文章,不只是他向我展现了与我所处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还有作者对周围事物细腻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让我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书籍简介
《伊斯坦布尔假期》是马克·李维的第12部作品,也是其继《偷影子的人》之后的又一力作,一部令整个欧洲怦然心动的爱情疗愈小说。这部作品延续了作者一贯温柔风趣的写作风格,年轻女孩寻找真命天子的寻爱旅程,命运的征兆、偶然与巧合、女孩的秘密身世,都在充满异国情调的古都伊斯坦布尔上演。甜蜜浪漫的气息充盈在字里行间,令人怦然心动。评论说“这个嘴巴不饶人又感性风趣的男人,我们都想把他带回家”。
感想
马克·李维的上一本书《偷影子的人》,深中我意,那是一种特别吸引我的风格--令人舒服的轻灵笔调 。这一本依旧如此,他风清云淡地讲着,我欣欣然地听着,听着听着,心里泛起一朵朵小涟漪,不知不觉漫过了整个心思。小说里的人物,你我都不陌生,他们的经历也许曾在自己身上发生过,谁没有秘而不宣的一点点往事,或者一次充满疑惑的巧合,马克·李维犹若调酒高手,将这些平凡的材料调制后,呈现迷人的魅力。
神秘的占卜师、充满东方风情的小亚细亚半岛、女调香师的寻爱之旅......充满法式趣味的“谜”“恋”之书。哈,看完之后,我的感觉却是惊喜万分,它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比《偷影子的人》丰满许多也圆满许多。作为比较通融的读书人,哪怕仅仅是对于著译者编者以及设计师的尊重,一般来说,即使碰到自己不太喜欢的书,我打分也不至于太狠,虽然犹豫和不甘心;而对这一本,毫不犹豫,我给五星。小说读来颇有镜头感和影像感,能够自自然然在脑中上映一部配乐流畅的电影。但凡有这种阅读效果的小说,大体都算是成功的、能传扬的。
人生”的范畴远大过爱情
无论是从豆瓣上此书的信息,还是实体书的书封文案以及设计,透露的信息均为本书是一本“爱情小说”。而其实,如同《偷影子的人》说到底是一本青春缅怀之书一样,《伊斯坦布尔假期》,是一本人生小说。阿丽丝强烈的东行愿望,以及她在土耳其漫长的停驻时光,“爱情”都只是一个极小的引子和噱头。阿丽丝是因为对人生、对自己的根源为何产生困惑,而执拗、不屈不挠地要解开这些困惑。在土耳其,她着魔一般地到处寻找,压根就不是寻找什么“命运中的男人”,而是寻找自己的身世之谜,寻找自己让自己“迷”般的状态稳定下来的方法,寻找心灵最终的安宁。
一切块垒唯有在行旅中释怀
心里有了郁结和块垒,何以释怀?无论是倾诉、做事,甚至吃药,都不如一场行旅来得更庄严,更有用处。无数的感伤(或愤怒)少年在行旅中得以成长,无数的破碎之心唯有在行旅中(多少能够)得以弥合。人为什么旅行?有那么多的风物可以从照片和纪录片中获得,那些走上仆仆旅途的人绝不是只为一个“新奇”和好玩儿。我们的阿丽斯带着极大的迷惑和不安全感上路(想想,一个现代社会的理性之人,怎会因为一个算命师的随口之言就跨越到几乎另一个洲去找所谓“真命天子”?),她会遇见谁?更重要的,她自己是谁?生命中空缺掉的那一段时光丢在了什么地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成为了今天她?这些一定要知道,一定要弄清楚,一定要在靠行旅找到人生中继续前行、坚定前行的勇气。有过旅行经验的人都能体会,那种经历一切累乏挫折忐忑欣悦震撼之后的超脱感和幸福感有多么深,那是宁静拘谨在一个地方也许几十年都未必能得到的奇特的飞跃和巨大的欢欣。祝贺阿丽斯,她的所有纠结都在行旅之后得到了答案,并且她发现了行旅的好--今后的人生,当她再有别的纠结,依然还会上路,而且不会孤单。
爱人的方式有许多种,我的爱希望你能懂
既然是擅写青春与爱情的马克李维,则这本书里,必然有爱情的成分。那就是可爱的戴德利先生。他多么不像一个恋爱(单恋)中的男子啊。不送鲜花,不送巧克力,没有盛宴,更没有甜言蜜语,和一切只有在偶像剧中出现的用来感动女主角的浪漫举动。他甚至从来不说也不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他做了一件恋爱中人、爱得深的人会一直做的事:紧相随,常守候。“因为我见过我母亲的痛苦,所以我知道对于男人而言,爱一个女人就意味着采摘她的美,将它置于温室,细心呵护……直至时间令它褪色,男人再动身去采摘其他的心灵。所以我曾立誓,若是有朝一日,我爱上一个女子,真的爱上了她,我就会好好珍惜它,绝不将它摘下。”这是他独特的爱人方式,可……为什么听来那么悲伤?我是说,如果那个被爱的女子听见,她到底是喜悦还是伤心呢?同样个性化的爱人方式还有他的离去,他以为的能让对方幸福的方式。世上的爱有千千万万种,可我会用自己的方式爱你。--但是,你的开心愁苦一定要我知道,因为我不想错。
孤独的人应该彼此相爱
阿丽斯、戴德利,伦敦城里的邻居,从事的职业多少和艺术有关,都是倔脾气,彼此都打着对方的一点小主意,怀着不同的目的一同出行,都不太明了自己心中对对方的情意……哪怕后来的惺惺相惜与恍然大悟,与思念和怅恨,能说只是爱情?人跟人的相爱,难道都是莫名其妙的爆发?马克李维有一段阐释我看后特别动容,“他们都经历过一段较为孤独的时期,这种孤独无关被爱,无关爱人,只是一种纯粹的孤独。两人都喜欢下雨的季节,都讨厌冬天,两人都曾坐在学校的凳子上做过白日梦,都曾在夏天识得过初恋的滋味,在秋天开始时尝到过分手的痛苦。”他们都有这会这样自发地想象:“当我小的时候,我常花上几小时凝视着建筑物正面的外墙,想象在墙壁的后面可能会发生的故事。……我试着想象和我一样大的孩子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他们在房子里玩耍,把房子弄得一团糟,这就是他们的世界的中心。每天晚上,望着那些明亮的玻璃窗,我就总是想象那里有丰盛的晚餐,那里有节日的晚会。……”当想象与现实相遇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会令我们大失所望,但哪怕知道这一点,我们仍忍不住想象--遐想--一种更安宁的、人间烟火的生活。
马克李维肯定省略了更多两人的相似处。而他们的相似,肯定也是我们的相似。难道你不承认你也经常会有“纯粹的孤独”?这个世界其实有太多孤独着却从不倾诉的人,有许多故事本该发生却一直沉睡,你我他不相见,不相爱。
平和的、安静地来阅读这样一个奇特的故事吧。也许,它给你的感动,可能真的会超过《偷影子的人》,起码它们是不一样的。而无论是这一本还是马克李维的其他书,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青春,一些孤独,一些人心里很干净很干净的东西,而想起未必太遥远的从前点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1153338.html

相关阅读:《冬青树》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摘抄
700字《影响一生的小毛病》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从孔子倒饭来说“分”
法官读书笔记:看美国法官如何判案??从《美国宪政历程》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