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读书笔记:非暴力沟通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1. 观察
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并反驳我们。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J. Krishnamurti)
2. 感受
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3. 需要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2.指责他人。这时,我们会反驳对方。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通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反应。
4. 请求
首先,明确谈话的目的,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倾听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汇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请求。3.换一个环境。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爱自己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与成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表达愤怒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读书笔记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重获生活的热情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已,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附录:非暴力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 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2) 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 “我感到…… ”
(3) 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因为我需要/看重……”
(4) 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你是否愿意……?”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 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2) 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 “你感到……吗?”
(3) 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因为你需要/看重……”
(4) 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所以,你想……”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642784.html

相关阅读:《名人传》读后感_高中生读后感作文
《拼被人送的礼》读书笔记_三年级读书笔记400字
读书笔记大全-《草房子》读书心得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500字(3篇)
《西游记》读书笔记6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