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缘起
文珍,80后的姑娘,历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二届“西湖”新锐文学奖、首届“紫金·人 民文学未来之星”提名奖。
最初听说她,是因为我在豆瓣上一个关注了很久的人。怎么形容这个人呢,品味怪异、说话刁钻。某天突然发现,她给文珍的小说集《十一味爱》打了满分(要知道,连很多名著她都扣分不眨眼),抱着十分惊讶的新区,我赶紧查了文珍的资料。刚巧kindle上翻来覆去宣传她的这本新书。封面和书名深得我意(原谅这种不要脸的伪文艺),买书看封面就和接近一个姑娘看脸是一个道理,毫不犹豫就买了。嘿,读到最后,我发现文珍就像是我,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十年后的我,所以她在书里把未来10年我也许会思考的、会遇到的、会迷茫彷徨的东西,都写了个遍。(当然爱她啦~)
于是,在我无数个对未来彷徨的夜里,这本书就像给了我一把手电筒,不评论对错,只是照亮前面一步,等我迈过去,又照亮了下一步。
二、《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简介
豆瓣上说,这本是“都市小说”,背景在当下、在北京,写的是“我们”而不是“他们”。一共9个故事,8个主角是女性,共同点是:30岁左右、有基层稳定工作但并不满意、不甘心过按部就班的生活、想逃离。她们中间有的有伴侣,有的没有伴侣,有的开始逃了,有的只是想想而已,但是不管哪一个人,最终都是越挣扎越紧,女文青最后还是被捆绑回了现实——房子、孩子、钱、车子、工作、社会地位,你怎么逃得开呢?
我最喜欢里面一篇《银河》,都市里的红尘男女,互相在千千万万重复乏味的人群里发现了对方——嘿,这个人和我是同类。有过几次干柴烈火的出轨经历,两个人相约私奔去塔克拉玛干沙漠,一起去看看这个世界干燥的尽头。一路奔波,越走越远。幻想中浪漫的逃亡路上,一直不停的是还房贷的电话在打来、同事的议论声飘来,自己的内心时时刻刻响起“再走一步,你离现实生活就越远了哦。”可是现在的我们,又逃得开这活生生的生活吗?喏,这里就是世界尽头了,我们也算来过,明天就回去吧。用和逃离时候一样的速度,飞奔回去,希望下周一,同事们不会觉得异常。
三、摘录&感受
1.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急切地寻找同类,恨不得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在电脑上、手机上倾诉、交谈,而事情的另一面是,人们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害怕面对自我,害怕与自己相处。我们有一个茂盛的外部,外部有多么茂盛,内部就有多么荒凉。——《序》
和别人相处都不难,和奇葩相处也不难,和自己相处特别难。当然身边有那种和自己相处得很好的,也会发自内心羡慕享受得了孤独的人。作为一个重度手机依赖症患者,有时候真的会想,究竟问题出在哪里。
2.黑暗中我们紧紧地抱住彼此,在没有一个人认识我们的异乡,一个打开灯就会发现到处是伧俗的粉红色的房间里。远处有货车轰隆轰隆开过的声音。我说:“还记得《十八春》里世均离开南京那段吗?那些悲剧性的任务,那些恨海难填的事情,都被丢在后面了,多好。”——《银河》
3.我高高地躺在最上面的卧铺上,眼睁睁地望着天花板,想起很多年前因为某一个人一直在火车上泪流不止,觉得那情形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一样,一点儿也不像是自己身上发生过的事情。——《衣柜里来的人》
看到这一句的时候,脑海里像放电影一样播放出以前的很多画面:在飞机上,见面前的紧张感,整个手心都是汗水,一口水都不喝,一点食物都不吃,不听歌不看电影,就这样生生熬几个小时。短暂的相见,离开的时候更是撕心裂肺的难过,一路从上海哭回青岛。
而现在想起来,也好像做了一场大梦,一点都不像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也许真正的爱情只生发在真实、日常、平静的环境中。在成千上百有可能性的人群里,有一个人确定无疑我是最让他动心的一位,他有诚意到甚至想要和我结婚,天长地久地厮守下去。这转念让我在灿烂阳光里眯眼仰头,面对八月拉萨街头熙熙攘攘的游客,险些掉下泪来。我想回北京了。现在,此刻,立即。——《衣柜里来的人》
“拉漂”,他们像是没有根的植物,漂在拉萨靠打零工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胡须拉碴的背后人人都有一个故事。阿卡很轻易吸引了小枚,几度她犹豫在是否也流浪在拉萨的抉择边缘。但最终在一个有灿烂阳光的日子里,她终于意识到“真正的爱情只生发在日常、真实、平静的环境中。”
5.他怔忡地回头看看客厅里正带着女儿在彩色泡泡胶上玩耍的妻子、母亲,心里异常惊诧,就好像看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世界,但这世界确实自己一手打造而成。也许自己是《楚门的世界》里的那个楚门,一生下来就踏入了电影场景里。也许这一切都是假的,所有人都是演员,惟独他不知道。——《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里决定去死》
6.他看上去如此普通到乏味的一个人,组成了一个同样普通到乏味的家庭。没有新鲜的可能性,没有突然改变轨迹的希望——除了世界末日。只有世界末日。去年整整一年他都暗自希望发生点儿什么,一切打破重来。但最终什么也没发生,末日之年就无趣地一划而过。2012年12月21日那天,他看着日历,简直有被骗之感。——《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里决定去死》
以上两段都来自于《普通青年宋笑在大雨里决定去死》,这也是本书中我读来讽刺意味比较强的一篇。当他按部就班完成了父母的期望,成为了一个助理律师,通过相亲认识了妻子,和她结婚然后有了小孩。生活的道路一帆风顺,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又是要自己才能体会到。
突然某一天,你回到家里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一整套完整的生活,可是又像是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关的世界——我是怎么一步一步错到这一步的呢?你把改变的希望寄托在世界末日,以为等到世界末日的时候至少就结束了,可是世界末日也是一个可笑的谎言。你觉得自己简直被欺骗了。
最近在看的另一本书《无声告白》里说:“我们这一生竭尽所能,不过为了摆脱别人对我们的期待。”有时候活在别人的期望里就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如何去摆脱这种枷锁是作者在文中探讨的,遗憾的是,她笔下的主人公却没有一个人给出了正面的答案。
7.八年职场,她终于成功有效地,把自己流放到了一个荒岛上,到处都传来热情洋溢的欢声笑语。而他人的笑语声浪,就是她的四面楚歌。——《西瓜》
《西瓜》的主人公是一个30岁左右的职场女人,一生清高自傲,不愿阿谀奉承。但是当你过了工作的黄金年纪,出现了更为强硬的竞争者,她们漂亮、年轻、善于交际。你的工作岌岌可危,你的生活支离破碎。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不得不走出自己的世界,看看周遭,然后就会发现,这些年自己早就被流放了。文中的“她”最终选择低头,她买了烟和酒,拿着在家放了7天的大西瓜去了主任的家。最终戏剧的是,礼没送成,大西瓜却被砸碎在了马路上。
没有明确给出她的结局,只知道在干燥的现实里,作者给了她一个甜甜的西瓜,她捡起来大口大口吃掉,明天?明天还在来的路上。
8.在这个什么事情都可以议价的国度里,生命的意义似乎也变得游移不定,可堪商榷。你猜那些唐家岭的大学生们在读公费小学时会知道自己十年之后将得到一个名称叫蚁族嘛?身处十三亿人之中我们其实都是蚁族,因为在变幻莫测的大时代里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9.非主流的命运便是随波逐流。在人山车海里真实而缓慢地,浮沉。——《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10. 何必要给离开一个如此慷慨激昂的理由?明明是我喜新厌旧地离开你,又何必要强加你一个子虚乌有得罪名?好吧,我承认我的虚妄:这一切也许和民族、革命、公正以及理想主义通通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在别处静静等待着我的,美丽新世界。——《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承认自己是先放弃的那一个,真的那么难么?太多人善于找理由,现实的原因、对方的原因、不得不离开的借口。就是很难说出口那一句:“是我不想继续了。”
读这一篇的时候,就好像和前两个月的自己相遇了——我承认我的虚妄:这一切也许和民族、革命、公正以及理想主义通通无关。有关的只是那个在别处静静等待着我的,美丽新世界。
11. 基督说,信、望、爱。要爱,首先要信仰和希望。我曾以为爱足以成为信仰本身,后来才发现爱情是建立于空中楼阁之上的沙堡。因为本身并不足证,所以是虚空之虚空,海市蜃楼里的水月镜花。
事实证明这样的顺序是错的:爱、望、信。
信不能建立在爱之上。所以我们不能说: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满怀希望,将和你一起变成信仰本身。
不信便不能够爱。命题变成循环往复的死结,陷阱,假命题。
这一刻,我恨自己是个钻牛角尖的人。——《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信和爱的顺序不能颠倒,正如我们经常是因为认可一个人而开始爱她,而往往不是因为盲目的爱而认可。后者即便有了认可,也会在之后漫长的生活里面一点点崩溃,发现这个人与自己印象中的那个不一致。
信、望、爱。
12.知道他已远走异国的那天中午,她正在食堂排队打饭,听说后异常平静,甚至还对那同学笑了一下。坐下来以后一口一口往嘴里送饭,吃了好几口以后才发现一串钥匙整个落在了饭盒中间,差点儿咯着牙。自以为是的钢铁之心,在庸俗的饭菜香七里无尽地沉下去,藏在一切鱼肉米饭的后面,沾染得一塌糊涂,却又烫得下不了手。——《觑红尘》
喜欢这一句,是因为这个细节。看惯了分别的时候感人的流泪,这个细节像是春天的柳絮一样,若隐若现挠着我的皮肤,让我觉得心里很痒,多么贴切的一个瞬间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730391.html

相关阅读:最新幼儿教师读书随笔
《赤脚跑出来的冠军》读书笔记
《白夜行》读书笔记_潜于白夜,止于哀矜
读书笔记大全-《破冰》读书笔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