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苏轼故事》读书笔记之此心安处是吾乡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我总是相信这个世上有天才的,比如苏轼,他的才华、能力、诗词文俱佳,品行人格均为上品。相比李白杜甫等,我还是更喜欢苏轼的诗词。

儿童时,从外公那里知道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当然那时的我也许并不能完全读懂其中的深情与思念。

少年时特别喜欢他的定风波“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至今仍记得当初语文老师讲他们读大学时淋雨饮酒后对这首词的欣赏。

到杭州后,特别喜欢苏堤,以及他关于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离开杭州时,特别喜欢他的“居杭积五载,自意为杭人”。

在川内读书时,去了眉山三苏祠,对一门三父子的才华甚是钦佩。

出川读书后,去了海南的五公祠,感叹东坡先生千年前足迹之广。

先是觉得其诗词佳,后来读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更是佩服其胸怀;再读其少年时做的”罪疑则轻,赏疑则重“,只能叹一声天才!

到而今,特别喜欢他那首"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本《苏轼故事》讲苏轼生平一些经历和片段,做了一个整理串联,对于了解其一生,也算一本挺好的书。

有点奇怪,为什么没有编剧把东坡先生的生平编成电视剧,其实他的经历足够奇,丰富,有趣,拍电视剧也可以是很好的题材了。

在家庭和感情上,东坡先生应该是幸运的,三个王姓女子,都对他至情至深。王弗之,结发妻子,小师妹,从《江城子》可以侧面感受到她得到的东坡先生之情意。第二任妻子王润之,王弗之堂妹,陪伴东坡先生27年,最难得的是虽然先苏轼多年早逝,最终还是圆了生后同穴之愿,同葬河南。其妾,王朝云,得到”唯有朝云曾识我“的美誉,惠州朝云亭也是才子佳人的佳话,只可惜两人的儿子苏遁不到一岁早逝。看苏轼最终为其写的悼文,却是灵魂知己的彼此懂得,更难得信仰相合,“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以绝。铭曰浮屠是瞻,伽蓝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归”,也算人生一大幸事。

四个儿子的名字,大概也反映是苏东坡先生心境的变化,迈,迨,过,遁。日益内敛,谦虚,律己。

而与弟弟的兄弟情深,更是难得。其弟弟和他第一次封官之刻,弟弟变辞谢外派,留在京城照顾父亲,了哥哥后顾之忧,如此弟弟,难得可贵。而一生中,两人相互关心,照顾,诗词唱和,更是人生中难得的温暖。无论是“人生到处之何是,恰如飞鸿踏雪泥,鸿飞哪复计东西”,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让人羡慕的兄弟情深。

在事业和工作上,虽然因为直,因为官场迫害,受了很多苦,也曾入狱,算是酸甜苦辣都经历了。但为官一任,造福百姓,所到之处,做下实事,留下美誉,也算展了部分才华。俗气点说,也还是做到京城三品大员,也曾为一方太守,也算是有建功立业之实。千载后人们走在苏公堤上也会记得当年太守之功,算是流芳千古的人物。虽然其间贬谪,辛苦唯有自知,但先生的乐观也是”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而且史家不幸诗家幸,杭州忙碌期间,作诗文甚少,而贬谪期间,却是诗文甚多,为人们留在很多精神财富。以在黄州四年多期间为例,留下753篇文学遗产。也许就是塞翁失马。

只是以前我一直觉得苏轼理想定居定可能会是杭州,看此书中说他曾想定居常州,却是有些奇怪。

不过无论如何,最终葬于河南,也算小峨眉山下安生了。病逝常州葬汝州,大概也是遂其生前愿了。只是身为女人,还是有些感叹那独自葬在南方的朝云有些可怜了,当然苦乐唯有自知,也许她会觉得能伴东坡先生二十余载,是自己之幸呢?

临终,苏轼那句“吾生无恶,必死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着力即差”却是深得佛心。想来有多少人能在临终道一生“吾生无恶”呢?能做到此,已是人中龙凤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天上人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865549.html

相关阅读:骆驼祥子读书笔记800字
2016《三国演义》读书笔记500字
读高尔基《童年》有感_高中读后感800字
《童年》读书笔记摘抄
《范爱农》读书笔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