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一部神秘的儿童作品??读莫迪亚诺的《缓刑》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我第一次听闻莫迪亚诺这个作家是在王小波的《万寿寺》中知道的。《万寿寺》的开头是这样的:莫迪阿诺在《暗店街》里写道:“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莫迪亚诺这个作家就在留在我的印象中了。在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开始关注诺贝尔文学奖,也看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以及候选名单。当时呼声最高的应该是米兰昆德拉和村上春树,说实话,当时我和一些文学爱好者曾讨论以及推测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我们不少人都认为米兰昆德拉和村上春树都没什么希望。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了那一份候选名单,居然看到莫迪亚诺,我当时的第一印象就是王小波,《万寿寺》和《暗店街》,而且还在胡乱推测(因为第一印象),会不会就是他获得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呢?他可能有戏哦!后来得主公布了,2014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就是莫迪亚诺。
然后悲催的事情来了,就是买书,当时也很搞笑,诺奖得主一公布,各大书商以及出版社肯定会炒作一番,莫迪亚诺的作品就在这个时候纷纷上市,上架的作品有:《暗店街》上海文艺出版社,王文融翻译;《缓刑》上海译文出版社,严胜男翻译;《地平线》上海译文出版社,徐和瑾翻译;《青春咖啡馆》人民文学出版社,金格龙翻译;《夜半撞车》人民文学出版社,谭立德翻译。当时就想买这些书了,一本不漏全收了,先睹为快。当然我是一个比较抠门的人,买书还是得等优惠,正好那个时候诺奖刚公布不久,各大出版社纷纷印刷莫迪亚诺的作品,务必要最快使得这些书上架,在这些书上架前,渣东也比较给力,我也比较给力抢到一张200-80的优惠券。于是果断败家一单,第一时间就是把莫迪亚诺最先上架的书全买了。一收到那些书,第一时间就是看《暗店街》,可是......暗店街的开头并不是:“我的过去一篇朦胧......”而变成:“我什么都不是。”然后就是看啊看啊看,结果看完了。我对我的书友说:“我把暗店街看完了,可是看得一头雾水,都不知道这作品说啥,完全看不懂的节奏,不知道为啥王小波这么给力推荐。”我那个书友他就买了暗店街,他也说他看不懂。后来连缓刑,地平线,青春咖啡馆都没看。
从此莫迪亚诺在我看完《暗店街》之后我就不大对他没有什么热爱之情了。直到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长微博,里面有介绍莫迪亚诺的作品《缓刑》。那篇介绍有说不少人看《暗店街》都看得一头雾水,吧啦吧啦......《缓刑》包含了莫迪亚诺的作品最基本的元素:秘密、探索、记忆、历史、青春、迷茫等等。在我初读《暗店街》的时候,我虽然看不懂他的作品,但是有些感受还是有的,莫迪亚诺的作品有不少东西非常神秘,里面频繁提及到一些门牌号码,不同地方的地址,记忆,人物姓名......不少东西都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我当时在读完《暗店街》之后就想,如果想读懂这部作品,估计要把这些细节上的东西理清楚才能知道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当时我也没有再去看这部作品了。直到我看到微博上的一篇文章,我就按照那篇文章的一些建议去阅读莫迪亚诺的作品,于是这个时候我就看《缓刑》。
我以为我也能够看得懂短短的只有约4万字的一篇《缓刑》,可是我又错了,我还是看不懂莫迪亚诺的作品。我看完之后有不少问题萦绕在我心头上。第一: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什么和父母分离,第二:主人公为什么被不止一所学校开除,被开除的时候的反应让人觉得奇怪,第三:结尾那里为什么大人们被警察审问而主人公则安然无恙可以在那里玩耍。虽然有不少问题我不知道,也看不太懂这部作品,我也没有去继续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这样《缓刑》这部作品就被我搁在家里没动过了。后来我脑子又好像被门挤了,看《地平线》这部作品,还是看不懂,不过我觉得这作品最有意思的就是主人公在一条街或者地铁站上的回忆——偶遇。有一天我回到家里,我看着书桌那一堆叠的高高书,在那么多书的面前我往往不知道该看哪本书,随便整理一下那些书本,随手就把《青春咖啡馆》拿了出来,于是安安心心地认真地去读这部作品,不求什么,也不抱着那种赶紧看完的心态去看。结果我那天把《青春咖啡馆》看完了,而且居然能看懂一大半,可以说完全看懂了。那时候我才真正的感受到莫迪亚诺的魅力所在,在看《青春咖啡馆》看到一半的时候,我觉得这作品非常有趣,非常神秘而手不释卷地慢慢去感受这种作品带来的气氛,氛围。看到最后,作品的女主人公露姬的自杀也就是这作品的结局。我不曾想去寻找这个答案,女主人公露姬的身份、经历都很神秘。整部作品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神秘的气氛,或许读者能在作品中通过露姬的经历、身份可以寻找到露姬为什么最后会自杀,还有露姬究竟逃避一些什么东西,但是我看完作品之后我并不想知道这些答案,因为我能猜测到这些东西的背后是一些多么残酷的现实。以前看到一部好的作品,我们总想会多读一两遍,但是莫迪亚诺彻底地给我上了一堂课,他的作品使得我不想再看第二遍了,是因为我不想去寻找一些答案,我只是想一直在雾里看花。在生活中有时候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我并不想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拆穿了就不好玩了。
《青春咖啡馆》是当时唯一一部我看得津津有味的作品。后来我在想我是时候该看看以前看过的作品了。某一天我就挑了《缓刑》这部作品重新品味品味,只有一个理由,这作品胜在够短,一天就能看完。《缓刑》是一部以儿童的视觉去创作的一部作品,作品开头就介绍一些人物的出场、背景以及生活的地方、环境。一开始,有一些使得读者感到迷惑不解的东西就算接主人公帕托施上学放学的人并不是他的父母,而是雇了的年轻姑娘白雪,这个读者觉得不奇怪也就算了,后面的女校长问阿妮是不是帕托施的母亲,她就这样冒充了他的父母。由头至尾都没有提及到帕托施的父母,这感到非常奇怪,在这作品中他的父母似乎就是局外人。而且更令读者奇怪的是后来校长把帕托施开除了,而且他们的态度也让人觉得奇怪。阿妮说:“我可怜的帕托施......他们把你开除了......” 我想哭,可是当我抬起头看她时,我看到她在微笑。这使我定下心来。 “你是个坏学生......像我一样......” 在他们看来,被开除这件事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反而还很乐意被开除一样,这个我是不太懂的。作品还有提及到帕托施和其他两个人晚上去古堡“探险”的事,对于追寻这座古堡以及其中的秘密。为什么古堡的主人回来古堡要小心翼翼,而且还生怕被人知道那样什么的,回自己的房子看还偷偷摸摸的,这个令人觉得奇怪。当然作品还有不少的人物以及一些事是让人觉得奇怪的,例如让·D,罗歇·樊尚,安德烈·k,小埃莱娜......越到最后,作品中令人困惑不解的问题的答案逐渐地浮出水面。一个鳄鱼皮香烟盒,关键性的东西,把几乎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包括瘸了腿的那个人。莫迪亚诺通过一些物品和通过探寻一些人,探寻关于同一个地址的变迁,让读者知道历史。运用回忆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德占时期人们在这一段历史当中的命运是如何。从作品的后面可以看到德占时期那种社会的动荡是如何的,在结尾:”其他的人继续在阿妮的房间里搜索。又来了别的一些人,一些宪兵和一些穿着便衣的男人。他们到处搜索,甚至连我们的碰碰车内也不放过,他们走进院子里,他们出现在屋子的窗户前,他们在一起说话,声音很高。而我们,我和弟弟,我们一边装作在花园里玩耍,一边等着有人来接我们。“这个结尾真的非常有韵味,德占时期的动荡,那些宪兵们到处搜索大人们的东西,甚至连小孩子玩的玩具都不放过,孩子这样的童年究竟是如何过的,似乎大家都应该想个7788的吧!最后那里一边装作玩耍,一边等着有人来接自己。其实我们读完这作品已经知道最后的结局,这个希望,这个等待其实就是失望。我所理解的就是这样,虽然读者还是留有一些希望,可能希望就是德占时期赶紧过去和和平就快到来,那么就可以有人接我们了。在作品中不难看出德占时期的社会动荡程度,也不难想象得到帕托施的父母在作品中一直没有登场的原因,德占时期显然让不少的家庭都支离破碎,大人们为了逃避这样的灾难不得不抛弃孩子让他们留在家里而到处漂泊,为的就是不被宪兵抓住,不被宪兵盘查问话,因为小孩子的帕托施是不会被宪兵抓住盘查一些什么东西,毕竟那些宪兵认为在小孩子口中也问不出个123来。正因为是儿童,所以他们缓刑了,不会被抓去,不会被盘查问话,他们在德占时期依然是安全的。
读莫迪亚诺的作品,知会一些艺术手法,让我想起普鲁斯特这个作家。虽然莫迪亚诺的作品的艺术手法与意识流不同,但是我却认为莫迪亚诺深的普鲁斯特的意识流手法的精髓。莫迪亚诺的作品通过一些物件,事件,把这些东西进行不同程度的碎片化处理,在时间空间上不按常规的路子走,作品也融入侦探的元素,神秘的气氛氛围通过这些打乱的时空秩序和侦探的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使得作品的神秘更为神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878932.html

相关阅读:三毛文集读后感_关于三毛的感想800字
《写在人生边上》读书笔记
花季#8226;雨季的读书笔记
森林谜案读书笔记
昆虫记读书笔记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