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世说新语》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一、关于世说新语的版本问题
谈到古籍的阅读研究,我们就不得不注意其流传的版本问题。《世说新语》产生于刘宋时期,在后人整理、刊刻, 其间增删、改窜、分并、摘引、传抄、评点、注疏的过程中,形成了颇为复杂的版本系统。
唐主要流行手写十卷本,唐及唐以前本今皆无存——唐本在中土早佚, 日本明治十年(1877 年)在京都东寺库中发现唐写本《世说新语》残卷, 其内容始于《规箴》第十, 终于《豪爽》第十三。存有《规箴》24 则, 《捷悟》7 则, 《夙惠》7 则,《豪爽》13 则, 共51 则, 皆夹有刘孝标注, 据考为十卷本。此为唐及其前惟一幸存本,弥足珍贵。后分存于五处, 1915 年,由国人罗振玉将其合而影印。


宋代《世说新语》主要流行的是北宋的晏殊自校本和南宋的董绍兴本。(据汪藻《世说叙录》所载)亦有晁(文元)氏本、钱(文僖)氏本、晏(元献)氏本、王(仲至)氏本、黄(鲁直)氏本、李氏本、韦氏本、舅氏本、颜氏本、张氏本、赵氏本、邵氏本等共12 种版本,今全部不存。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关于世说新语的刻本有三种:一为宋高宗绍兴八年董刻本, 一为宋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 一为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 当时流行的每卷分上、下两部分的三卷本, 皆从董本出,陆本亦当出于此。淳熙湘中本亦从晏殊本出, 后为清初徐乾学传是楼所藏, 清人蒋篁亭、沈宝砚曾有校记, 此本今亦失传。
明代,《世说新语》流行, 侧重于对世说新语的批点,《四库提要》卷一四零《子部·小说家类一》云:自明以来, 世俗所行凡二本, 一为王世贞所刊, 注文多所删节,殊乖其旧;一为袁耿衣所刊, 盖从陆本翻雕者, 虽版已敝, 然犹属完书。文中所说的“王世贞所刊”者,是指王世贞将明人何良俊的《何氏语林》与《世说新语》两书删并而成。袁耿衣的嘉趣堂本也是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本子。
入清以后, 《世说新语》主要侧重于版本的勘校, 所刊本基本上沿袭前朝,有道光八年浦江周心如纷欣阁三卷刻本和光绪十七年长沙王先谦思贤讲舍三卷刻本。
建国后,余嘉锡先生《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 年出版)及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 (中华书局1984 年出版)则为不可忽视的两个版本。余嘉锡先生以王先谦思贤讲舍堂本为底本, 一条之内, 先举他人之说, 后申一己之意, 所引近代诸家研究成果甚多。徐书的重点在于对《世说新语》中的一些生词、僻词、难句等进行考证训释, 而不在于对史实进行订正。 二.关于【言语】一章的特定感悟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曾经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这句话在言语这一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魏晋南北朝玄风盛行,士人们喜爱谈玄析礼,清谈成为时代风气下的一个重要活动,同时言语不仅是品评人才华高低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士人跻身名流的重要手段。故”言语“一节,就成为了观察当时士人思想、性格的最直接窗口。”
言语一则中记载的说话艺术丰富而高超。在“杨子善对”故事中,梁国杨氏九岁子,甚聪慧,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父不在,孩为他摆水果,中有杨梅,于是这个人就对小孩开玩笑说:“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年仅九岁的孩子先假以孔君平逻辑为正确,以此逻辑推出与客人相关的错误结论,以客人姓想出别致的对法,且让客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何其机敏聪慧。
在记载中,人们已会利用比喻来解释身边存在的现象,虽有时不尽可取,但也体现了时人思维中的转换意识。徐孺子九岁的时候,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月中没有东西未必会最亮,就好像人没有眼珠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一样,。宋刘辰翁评曰:“此语极未易。”顾悦而发早白,解释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这里顾悦以蒲柳自比,很含蓄地说明头发白是因为体质弱。
思维的转换意识同样体现在人们趋吉避凶的本能,相传帝王登上皇位都要抽签,抽到的数字与传位代数有关,晋武帝恰好抽到“一”,预示着晋朝很快就要灭亡, “帝既不悦,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这时裴楷偷偷巧换了“一”的概念,“一”不再是最少的意思,而是一种生长,繁殖,兴旺的象征,且只有“一”天下才能太平,王者才能正统。 “帝悦,群臣叹服。”
如今我们常认为,言语上的争强并非君子士人所为之事。追根溯源,大概是受孔子那句:“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影响罢!初读也觉得中间有些话语带着些尖锐的傲气。可结合时代背景再看魏晋风度下士人情态的转变,就能慢慢发现时人在言语中的智慧了。超拔的魏晋风度的没有流于浅薄、滑稽, 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智慧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884822.html

相关阅读:伊索寓言读书笔记精选
《茅山抗日》读书笔记550字
《托起心中的太阳》读书笔记
《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