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走进地下室 :荣格《潜意识与心灵成长》读书笔记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关于荣格,因为实在太喜欢他的文笔,他的著作往往具有特别优美的文学性,所以我觉得他首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作家,然后是一位伟大的医生和学者。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灵是一座独栋小楼,客厅是我们社会形象光鲜亮丽的展示,潜意识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地下室,只有在梦中或者偶然的一些瞬间我们才会跟它相遇,跟着荣格走进梦幻,走进地下室,去看看我们那神秘幽深的潜意识。
以下为读书笔记。
潜意识和意识与生命的交流途径(双向交流途径主要是梦)。
荣格生命哲学的精华:当(而且只有当)个体化的进程完成是,意识和潜意识学会如何和睦相处,互相取长补短时,人才会变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富于创造性的、幸福圆满的人。
不存在所谓典型的荣格式分析之类的东西,这种东西不可能存在,因为每一个梦都是私人的,个体的交流,没有任何两个梦以同样方式运用潜意识的象征。
通过自我认识和深思熟虑的自我实践,能够获得一种充实的,丰富的,美满的生活,在荣格生命的最后阶段,我所见到过的充实丰富美满的生命阶段中,他决定用生命给他留下的力量将他的启示带给他以前从未试图给予的更为众多的人们。他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同一个月中他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历程。
--《序》
由此可见,当一个词、一个意象蕴涵着某种比其明晰、直接的意义更多的蕴意时,那么它就是象征性的词、意象。它具有一种更为阔大的“潜意识”体(aspect),人们对其永远无法确切地加以界定、圆满的解释。
他们的终极本质是不可能被认识的(因为心灵不可能认识其自身的心灵实体)。
同一个体内心的两种人格,它是现代人的祸根之一,很多人深受这种分裂的人格之害。人类所处的这种危境是总体潜意识的征象,而总体潜意识是不容否认的全体人类的共同遗产。
人类心理的大部分领域仍然被笼罩在黑暗之中,我们称之为“心灵”的东西与我们的意识及其内容毫无相同之处。
很多原始人认为,人既有着自身的灵魂,同样还有着“野生灵魂”(bushsoul),这种野生灵魂化身为野生动物或者野生树木,而人类个体与这类野生动植物之间有着某种心灵的一致性。所谓的“神秘的参与”。人所共知,个体与其他人或事物之间可以具有这类潜意识的同一性是一种心理事实。
个体意识决定进行分离,暂时抑制人的心灵的一部分,与个人一无所知或者不同意,甚至在违反个人意愿的条件下这种情况的发生之间,却存在着天渊之别,前者是文明的成果,而后者则是原始的“灵魂丧失”,活着伸直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的病理学上的起因。
梦是探究人的象征能力的最为常见的,最易普遍为人所理解的,最易于接近的源泉。
无论做梦的人如何伪装,他所言说的一切都必然会指向他所处危境的核心。
梦象征的明显起因是压抑和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梦的重要性,他把梦做为“自由联想”过程的出发点。我感觉到这时一种对于潜意识在梦中创造的丰富幻想的“滥用”,它缺乏精确性,容易使人误入歧途。
心理学家们所言称的“情结”--被压抑的情感母题。它们可以不断地起心理失调,甚至在许多情境中,诱发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因此我开始认为,人应该更多地关注梦的实际形态和内容,而不应该让“自由”联想带领他进行漫无边际的漫游,穿过一系列观念,到达那通过其他方式可以轻而易举地到达的情结栖居地。这一新的思想是我心理学发展的转折点。它意味着,我逐渐放弃使用那些诱使我远离梦的内容的联想。我做出自己的选择,将注意力集中于有关梦本身的诸联想上,我相信,注重梦本体的联想表现某种独特的内容,而这内容正是无意在试图叙说的内容。
你若想理解梦,你就必须从各个维面去审视梦--这就像是你将一个陌生的物体拿在手里,为了认识它的真实面目,你把它在手中翻来覆去仔细打量直到你熟悉它的形体的每一细微之处。
我希望紧紧追踪“梦”幻本身,排除一切可能由梦引起的,与梦本身毫不相关的观念和联想。
在原始名族中间,存在着人类学家称之为“厌新症”的心理--这是一种对于新生事物所持有的极其强烈的、迷信般的恐惧心理。
正如尼采所说:傲慢在何处咄咄逼人,记忆便在何处为其让位。
迄今为止,我关于潜意识的论述,仅仅是对人类心理这一错综复杂的构成部分的本质和机能所作的粗略描述,然而,应该指出,那类阈限下的材料可以由各种强烈的欲望、冲动及意向构成,可以由各种感知能力和直觉组成,可以由各种理性和非理性思想、结论、归纳、演绎、以及前提组成,也可以由各种各样的情感组成,所有这一切的各部分构成或总体构成皆可呈现为潜意识的局部的,暂存的或永恒不变的形态。这类材料几乎全部都演化为潜意识的材料。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识心里中没有容纳它的空间。
正如意识的内容可以潜入、消逝在潜意识之中一样,从未为人所意识到的新内容同样可以从潜意识里生长、浮现出来。
潜意识并不仅仅只是往昔岁月积淀的储藏之地,它同样也满满地蕴容着未来的心灵情境和观念的胚芽。
除了从久远的往昔岁月中意识所唤醒的记忆之外,完全崭新的思想和创造性地观念--那些从未为人意识到的思想和观念同样能够在潜意识那里表现自身。它们宛若莲花一样,从心灵的幽暗深处生现出来,构成了阈限下心灵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些最绝妙的见解来源于突然之间从潜意识之中涌现出的灵感的启示,把握这类材料的丰富意向、并将其卓有成效地转化为哲学、文学、音乐或者科学发现的能力,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天才人物的一个特征。
梦中所蕴涵的意象和观念是无法也不可能仅仅用记忆来解释的,它们表现着崭新的思想,而这些思想从未到过意识的阈限之处。
--《梦的重要性》
我们失去潜意识关联对象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当我们再次相遇时,竟会认不出它来。
人们发现,很多梦表现意象和联想,类似于原始观念、神话和仪式,弗洛伊德称之为“原始遗存物”,这一说法暗示的意义是:它们从它们是从久远的时代就存在于人类心灵里的心灵组元。
梦的总体功能是,回复我们的心理平衡。通过生产梦的材料,以一种微妙的方式,重新建立整体的心理平衡机制。这就是我们在心灵结构中称之为梦的互补性或补偿性角色。梦填补诸人格结构的不足之处,并提前警告有缺陷的人格,在目前进程中它面临的风险。
往复呈现的梦是值得令人注意的现象。通常是一种企图补偿做梦人生活态度中某一具体缺陷的梦,可以追溯到遗留下某种特定城建的创伤性时刻的梦。可以先行于未来某一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的梦。
我是以区分符号和象征之间的不同点来写这篇文章的。
一切象征中,最为重要的象征,是那些本质及本源为集体性的,而非个体性的象征,这类象征主要是一些宗教性的意象。
我的梦所象征着的是我本人、我的生活和我的世界。是我反抗由另一个为其自身理由和目的的陌生心灵所建造的理论框架的整体存在。
一个健全而正常的社会是这样一种社会: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通常观点并不一样,因为,在人类的本能的特征领域之外,人们的看法完全一致这种现象相对来说是罕见的。
没有任何一种高踞于心理学之上或者超越于心理学之外的观点能够使我们得出心灵是什么的终极判断。
在他们不知道他们本人的人格类型或者当他们坚信他们自身的人格类型是唯一正确的人格类型时,这张冲突尤为剧烈。
当他用一种理论或者一种方法,而不是用他自身的整个生命来面对他的病人的整体性时,他必将受到隐秘的疑虑攻击、袭扰。
一些人活着,却对于他们自己的身体构造一无所知。
那些运用头脑的人是依靠思想生活的人,即运用自己的智力本领使其自身适应生存环境,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繁殖,则是依靠情感去寻觅并找到自己生存之道的人。
事实是,经常出现于梦中的诸内容成分并非属于个体,它们不可能起源于做梦人的个人经历,这些是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原始遗存物”的东西--其存在无法用个人自身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加以解释的心理形态。这些形态仿佛是人类心理原始的、天生的、以及继承下来的形态。
正如人类的身体相当于人体器官的博物馆,每一器官背后皆有其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样,我们应该期待去发掘,人类的心理也是以一种与之相似的方式构成的。
心理的历史,是心理依然接近动物的古代人的那种生物性的、史前的、潜意识的心理演进的历史。
远古的人类精神构成了我们的心理基础,正如我们身体的结构是建立在哺乳动物的总体解剖类型的基础上一样。在现代人的梦的图画与原始人心理的产物--“集体意象”和神话主题之间,阅历丰富的探索者可以看到存在着的相似性。
心理学家不仅应该拥有大量充足的梦的体验,对于潜意识活动的其它产物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而且应该具备最为广义的神话学知识。
假如原型是从我们的意识之中产生或者由意识获得的表象,那么当原型在我们的意识中表现自身时,我们肯定应该理解它们,而不是困惑不解,感到莫名惊异。
经验向人们表明,不可知的死亡的临近向着它的受害者的生命和梦投出一个先行的阴影。
仿佛起源于历史传统之外的,为人早已遗忘的精神源泉,史前时代以来,这些源泉一直为有关生命与死亡的哲学和宗教思考提供着养料。
大多数昆虫不知道它们的父母是谁,没有谁教导它们如何生活,但它们不也照样具有那种复杂微妙的共栖功能吗?
原型的形态并不只是静止不变的类型,它们是流动的原动力,在种种冲动之中显现自身,宛如本能一样自动发生。
梦可能具有一种先行的或曰预后的特性。
梦更具有诗情画意,它们随心所欲地去来归离,而且它们通常以一种令人难堪的方式阻挠或者更改我们的意识倾向。
浮士德说“太初有为”,“为”从来不是发明的,而是人们做出来的。
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依然是现代的迷信。为了保持自己的信念,现代人付出的代价是内省的极度缺乏。他的神和妖魔鬼怪根本没有消失,只不过换了新的名字,它们使现代人感到焦虑不安,莫名恐惧,心理混乱,使现代人漫无止境地需要吗啡究竟烟草和食品,但首要的是,一连串的神经疾病使现代人不得安宁。
可以这么说,我们的世界,宛如神经病患者的意识一样四分五裂。
在这个科学时代,人们更倾向于向精神病医生询问那些曾经隶属于神学家领域的问题。
一种关于自身存在的更为博大的意义感,是使人们超越于纯粹的索取和消费之上的意义感。
在心理依然处于摇篮之中的岁月里,我们渐渐认识到,梦具有价值。
没有任何教科书能够将心理学传授于人,人只能通过实际经验来学习心理学。
科学理论是用于解释种种事实的经验主义意义上的尝试,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本身。
现代人并没有弄明白她的“理性主义”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交给了心灵的“地狱”,他使自身摆脱了迷信的束缚,但在摆脱迷信的过程中,他却在一种极为危险惊人的程度上丧失了他的种种精神价值。他的道德和精神传统解体了,而现在他正在为全世界范围的混乱、分裂之中的这种解体付出代价。
我们将万物的神话和神秘性剥夺了,从此不再有任何神圣的东西。
随着对科学理解能力的增强,我们的世界变得日趋非人化了。人类感到自己在宇宙之中被隔离,因为他已不再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他丧失了自己与自然现象在情感上的“潜意识一体感”。这些自然现象的象征性意蕴日渐殆尽。而且随着这种联系的丧失,这种象征性联系所提供的强烈的情感能量也已遁逝。
梦的象征补偿了这种巨大的损失。然而遗憾的是,它们用大自然的语言表述其内容,我们对于这种语言感到陌生怪异无法理解。
在我们世界的表层上,仿佛所有的迷信以及非理性因素都已清除干净,然而,真正的人类内心世界是否已摆脱了原始的蛮力?一副真实的人类心灵的画面揭示出:很多诸如此类的原始特征和原始遗存物依然发生着作用,好像在过去的五百年间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从化学的意义上看,所有的尸首都是相同的,但生命的个体则各不相同。只有当人孜孜不倦地努力去发现,对于生命的个体,原型为何具有意义,以何种方式具有意义时,原型才具有生命。
潜意识竭力想从意识心理哪里唤回在它演化的过程中它所摆脱的一切古老的东西:幻觉,幻想,远古思维方式,原始本能,等等。
梦的主要任务在于,唤回童年的世界,唤回某种有关史前时代的“记忆”,并把它们置于最为原始的本能层位上。
童年心理的深邃意蕴的始基,是它与史前时代心灵的本原一体。
今天已经再没有人足够谦恭卑微,能够看到上帝的尊颜。那种古老的事实:上帝主要通过梦和幻象向我们说话。
梦及其象征既不是荒诞不经,也不是毫无意义的,生命的意义并不能全然用一个人的经济生活来解释,一本银行帐目难以满足人类内心深处的愿望。
人类的精华--人类的心灵。
--《探索潜意识》
三山于2017年7月19日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888705.html

相关阅读:朝花夕拾读书笔记900
《两根灯草》读书笔记
《野兽出没的地方》读书笔记
中学生《 欧也妮葛朗台》读书笔记
伊索寓言读书笔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