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读书笔记之《细说宋朝》??回归细节,观察历史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读书笔记大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上个世纪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先生开创了“细说体”的历史编写体例。后来黎先生本想完成整个中国历史的细说,怎奈何天公不作美,黎先生仙逝,留下了一个遗憾。《细说宋史》是后人本着黎先生的遗志,由虞云国先生著述完成的。
《细说宋朝》是一本通俗又不失学术性的书。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对于宋朝,我的目标是大致了解,所以需要阅读关于宋朝的通史性的著作。通史性的宋史著作要么篇幅太大,要么枯燥乏味,《细说宋朝》则篇幅不是很大,趣味性也有。我有一种看法,那就是历史著述一定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乏味的历史著作,即使研究出了多么了不起的东西,也不会有多少人关注,而且还会直接影响该作品的影响力。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或许在专门研究明史的专家学者那里会十分看不起它,认为它错误百出,误导民众,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力,至少在现在看来比大多数的明史著作的影响力都大。
闲话到此为止,现在进入主题,就书论书。
《细说宋朝》体例并不复杂,完全按照时间为线索讲述了整个宋朝的历史,同时穿插了夏、辽、金等国的历史。
生动的历史在于丰富的细节。在接触历史细节之前,我们学的历史都是初高中大段的历史结论,而没有细节的历史注定是没有血液的干尸。
回到宋史也是如此。高中讲宋朝积贫积弱,怎么积贫?怎么积弱?还是要回归具体的历史细节。在细节中,宋朝前期摧枯拉朽的统一中原地区,灭后蜀、南汉、南唐等,那也是很厉害的。在细节中,有著名的杨家将,有岳飞,有韩世忠,这么多的响当当的军事将领。在细节中,蒙古大汉被打死在钓鱼城下,襄阳守了几十年而不破。看起来宋朝也并没有想象中这么弱。可能整个宋朝政府很弱,但是具体的宋人却一点儿也不弱。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处在风花雪月的江南,自古以来都说江南多文弱书生,但是南宋灭亡的时候,南宋人的抵抗却极为激烈,这真的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回到细节的历史才真正显得真是可爱。有宋一代,能够被人津津乐道的人物非常之多,著名的文臣一大堆,著名的武将一大堆,著名的文学家一大堆,著名的思想家一大堆等等。回归到细节中,会发现这些人反而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可爱的一面。举个例子:
据说,婉约派著名词人柳永曾经三次参加科举考试。第一次,落榜了。落榜后,柳永写了一首词《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表达了自己不屑名利,愿意醉心于风尘之中的心态。后来当柳永再一次参加科举的时候,这一次到中了进士,但是当宋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在进士名单上时,问周围的人说:“这就是那个想要醉心于烟花柳巷的柳三变(当时柳永还叫柳三变)吗?”当得知就是那个柳永时,仁宗皇帝立马把柳永的名字勾去,说“既然如此不屑名利,那就让他继续去风流吧。” 于是,第二次也落榜了。后来柳永改了一个名字,最终在第三次科举中中第。
柳永的这个故事不知道有几分为真,但是似乎就这样的人才真正能够被看做一个人,而不是史书中常常描写的要么高大全的好人,要么奸贪恶的坏人。
同样的,大多数我们所谓的历史结论要真正的放到细节中看,反而会发现蛮不是一会事儿。就拿王安石变法来说,我们常说王安石是改革派,司马光是保守派,一个代表小农阶级,一个代表地主阶级。回到历史的细节,真像还真的可能是另一种样子。不管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在当时都是地主,而且两人都主张改革,只是具体的措施不同,改革的理念不同罢了。我相信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损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司马光为了维护阶级利益而反对王安石。司马光是一个君子,个人道德修养很好,很难想象他会为了维护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去做一些维护特殊利益的事儿。王安石变法遭到司马光的反对,很可能主要是出于现实原因,就是变法出了很多问题,司马光觉得自己有义务与责任为了这个王朝尽心尽力,所有必须站出来说话。
最后,说一点儿我从另外一本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当初王安石曾经写下过这么两首诗:
这两首诗总题为《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诗中王安石说:“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后来南宋偏安一隅,当再次读到王安石的这两句诗时,宋高宗很生气。这种:“汉恩浅,胡恩深,叛国投胡也可以”的思想自然很是另类。对于当时的南宋君臣来说,这自然是大逆不道的,但是就算是放在现代中国来看,这种想法也很大胆。不过好在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家天下了,一家一姓的王朝凭什么要让普通老百姓帮你守?公天下的现代中国,普通老百姓没有理由不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dushubiji/962197.html

相关阅读:《善待自己》读书笔记
《家庭会伤人》读书笔记
《盲人摸象》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全-《蓝鲸的眼睛》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3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