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试题 2012.11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本卷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作为净水剂除去水中的固体悬浮颗粒杂质B.“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死流感病毒C.豆浆是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现象D.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含有的分子数目为3.01×10 23B.1 L 1 mol?L ?1 CH3COONa溶液中含6.02×10 23个CH3COO?C.在精炼铜或电镀铜的过程中,当阴极析出32 g铜,转移电子数均为6.02×10 23D.Na2O2和Na2CO3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3、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B.氢氧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硅太阳能电池中都利用了原电池原理C.Mg可由电解熔融的MgCl2制取,Al也可由电解熔融AlCl3制取D.氨气溶于水显碱性 ,可以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的生成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医疗上使用的131I和127I互为同位素B.C、N、O的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C.aA+、bB2+、cC-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原子序数c>a>bD.P、S、C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对应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少量液体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可加热),试管中试剂为丙,则下表中对应选项错误的是 甲乙丙试管中的现象A浓盐酸二氧化锰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醋酸石灰石Ca(OH)2溶液先沉淀后消失C浓氨水生石灰AlCl3溶液先沉淀后消失D稀硝酸铜水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C.呈红褐色 D.能透过半透膜、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①澄清石灰水②H2S溶液③KMnO4酸性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除①以外B.②③④C.①②③  D.全部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且不能与酸反应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易分解生成有色产物且该产物溶于浓硝酸C.在氯水中放人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氯水中有Cl2存在D.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Cu2+浓度降低至原来一半时,停止通电,若加入一定质量的Cu(OH)2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和质量9、某含Na+ 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H4+、Fe3+、CO32-、I -、SO32-。取样,滴加足量氯水,有气泡产生;继续向溶液中加BaCl2 溶液或淀粉均无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A.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B.取样,加氯水和CCl4,振荡C.取样,加足量盐酸加热,用湿润的品红试纸检验气体D.取样,加足量的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 10、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y D.氧化性:MFe2Oy>SO211、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热为285.8kJ,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H2(g)+O2(g)=2H2O(g) △ H=-285.8 kJ? mol-1 C.吸热反应都需加热才能完成 D.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12、银锌蓄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A.放电时OH-向正极移动B.每生成1molAg外电路转移1 mol电子C.充电时阴极反应为Zn(OH)42-+2e-=Zn+4OH-D.放电时Ag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13、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C、D同周期: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A > C > B > D B.原子半径:D > B > C > A C.失电子能力:D B > C > A14、“绿色化学实验”已走进课堂,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是①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1所示装置 ②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2所示装置 ③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④实验室中采用图3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5、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B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漂白性C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呈橙红色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溴离子D将铜片放入浓硝酸中产生大量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绿色只体现浓硝酸的强氧化性16、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池反应为2Ag++Cu===2Ag+Cu2+的原电池中,铜作负极B.电解饱和食盐水制H2、Cl2、NaOH时,铜作阳极C.电解法精炼粗铜时,精铜作阴极D.在镀件上镀铜时,铜作阳极第Ⅱ卷(本卷包括5个小题,共52分)17、(8分)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1)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NaCl的方法制取金属钠,NaCl熔化时破坏离子键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2)实验室中,加热熔融NaOH时,选用铁坩埚而不使用瓷坩埚,其原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3)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A.装置①可完成多种气体的发生、净化和收集,如铜屑与稀硝酸反应B.装置②中,a为正极,d为阳极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NH3、Cl2,、HCl、NO2等D.装置④能用于测量气体体积(4)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8Cu+4FeO+2Fe2O3+16SO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2。下列处理SO2的方案中合理的是 (填代号)。a.高空排放 b.用于制备硫酸 c.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2SO3 d.用浓硫酸吸收18、(6分)通常情况下,微粒A和B为分子,C和E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它们都含有10个电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A、B、E三种微粒反应后可得C和一种白色沉淀。请回答:(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微粒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2)写出A、B、E三种微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2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能相互反应生成盐;A元素与C元素可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其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且分子中电子总数分别为18和10;D元素的主族序数等于其周期数;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1)写出D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2)C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元素名称) ,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是 (填写编号)。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3)B元素与C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B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 ,其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为 。20. (10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1) 已知:CH4(g)+H2O(g)==CO(g)+3H2(g)ΔH=+206.2 kJ?mol-1CH4(g)+CO2(g)==2CO(g)+2H2(g) ΔH=+247.4 kJ?mol-1 甲烷和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 下图所示装置工作时均与H2有关。图1 图2 图3① 图1所示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 图2所示装置中,通入H2的管口是 (选填字母代号)。③ 某同学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玻璃管内固体物质冷却后,溶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和H2。该结论(填“严密”或“不严密”),你的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21、(16分)(1)试剂A是 。(2)操作a得到的滤渣的成分是 ,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a需要的仪器是: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烧杯、 。(3)加入试剂C调节滤液pH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4)该同学想利用上述得到的氯化钠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来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部分装置如下图: ①碳棒接直流电源的_ ____极;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②说明氯气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③将上图中的仪器,连成一整套装置,各种仪器接口的连接顺是B接 , 接 。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答案 2012.11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山东省日照实验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 化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1933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