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word版)化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南阳市2013届高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化 学 试 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Al27 Fe 56 I 127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和互为同位素 B.和是两种核素 C.和的中子数相等 D.和的质量数相等2.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molX,反应转移2mol e-3.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B.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C.图3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1molFeCl3完全转化为Fe(OH)3胶体后生成NA个Fe(OH)3胶粒 ②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氟气和氩气所含的原子数相等 ③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SO2和O2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NA ④在标准状况下,22.4LSO3的物质的量为1mol ⑤100mL1 mol?L-1FeCl3溶液中Fe3+数目小于0.1NA ⑥0.1mol Al2O3中含有0.2NA个阳离子 ⑦1mol Na2O2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一定为NA A.③⑤⑥⑦ B.③⑤⑥ C.①②④⑦ D.①③⑤⑥5.已知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及其他某些未知离子,某同学取适量试液放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①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②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③若先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④若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a+,但不能确定是否有K+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6.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种类及其物质的量浓度(不考虑离子的水解)如下表所示:所含离子MMg2+Fe2+物质的量浓度/mol?L-1c332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M是,则c为3.5B.欲使Fe2+的浓度减小,可以加入氯水C.若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搅拌,放置较长时间后,所得沉淀中含有两种成分,则M可能是Al3+D.若加入BaCl2溶液能产生两种沉淀,且沉淀可部分溶于稀盐酸,则M可能是7.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CO2=+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H2O+Ca2++2ClO-=CaSO3↓+2HClO C.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溶液 2+Ba2++2OH-BaSO3↓++2H2OD.氢氧化钙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Ca2++OH-+H++=CaSO4↓+H2O8. A、B、C、D、E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单质,B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D和水反应的产物。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如下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为CH3OH-6e-+2H2O=+8H+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D.甲池中消耗280 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g固体10.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I2(g)+H2(g)2Hl(g) △H=-9.48 kJ/mol ②I2(s)+H2(g)2HI(g) △H=+26.48 kJ/mol A.254g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kJ B.当反应②吸收52.96kJ热量时转移2mole- C.反应②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①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D.1mol固态碘比1mol气态碘所含能量多了17.00 kJ11.将15.6gNa2O2和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8.96L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5.6g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mol?L-112.常温下,向20 mL x mol?L-1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随NaOH溶液的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V1>20mLB.a点对应的溶液中:c(CH3COO-)=c(Na+)>c(CH3COOH) C.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 c(CH3COOH)+c(H+)>c(OH-) D.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所得溶液里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13.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 Cl-、、Na+、 B.Na2S溶液中 K+、、Cl-、Fe3+ C.pH=13的溶液中 C6H5O-、K+、、Br- D.由水电离c(H+)=1.0×10-13mol/L溶液中 、I-、Na+、Al3+14.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D.根据图④溶解度与溶液pH关系,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节至pH在4左右。15.四种主族元素的离子a Xm+、bYn+、cZn-和dRm-(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若m>n,对下列叙述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a-b=n-m ②元素的原子序数a>b>c>d ③元素非金属性Z>R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X>Y A.②③正确 B.只有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16.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A2(g)+B2(g)2AB3(g)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变化规律(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图示可得出的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a>b>c B.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C.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达到平衡时,AB3的物质的量大小为:c>b>a第Ⅱ卷(主观卷共52分)二、填空题17.(14分)据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在下图所示元素周期表中用实线画出前36号元素所在的范围的边界。(2)下列比较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离子半径:Na+>Mg2+>S2->Cl- b.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c.氢化物稳定性:H2O>H2S>PH3>SiH4 d.NH3结合H+的能力比H2O弱 (3)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ⅦA族元素,甲元素与另两种非金属元素可组成离子化合物A.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可用MnSO4溶液吸收氯气,获得Mn2O3,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氮和氧都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两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所有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元素乙的氢化物最稳定,写出元素乙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1mol的单质Cl2与100mL1.5mol/L的FeBr2溶液反应,则被氧化的Fe2+和Br-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2分) (1)工业合成氨技术的反应原理是:N2(g)+3H2(g)2NH3(g) △H=-92.4 kJ/mol。在500℃、20MPa时,将N2、H2置于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种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计算反应在第一次平衡时平衡常数K=___________(保留二位小数) ②产物NH3在5~10min、20~25min和45~5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1、v2、v3表示]从大到小排列次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4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一个体积固定的恒温密闭容器,正中间有一个可以滑动的隔板将容器隔成A、B两室。A室放入H2和O2共5 mol,B室放入H2和N2共5mol,使隔板恰好处于正中间。 ①控制一定条件,只使A室气体充分反应,此时隔板左移,待反应完成且密闭容器温度恒定(大于120℃)后,A室气体体积是B室体积的4/5。计算原H2和O2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再控制一定条件,使H2和N2发生反应(正反应放热)。当密闭容器温度恒定(大于120℃)且达到平衡时,隔板右移恰好回到正中间,若加入的N2为1mol,则N2河南省南阳市2013届高中三年级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word版)化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2700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