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联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突触小体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短时间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是A.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C.胰岛素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胰岛素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图箭头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其中哪一条最为正确A.aB.bC.cD.d可以证明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高浓度抑制生长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 B.顶端优势C.生长素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D.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朵朵葵花向太阳”的生理基础是A.茎的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B.茎的背光侧细胞分裂快C.光合作用需要更多的光 D.茎的背光侧细胞伸长快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一种全孢螺菌被双小核草履虫吞食到细胞质内以后,能避免被消化,并进而生活在草履虫的大核内。结果双小核草履虫为全孢螺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多种条件,而全孢螺菌则产生嘌呤和叶酸满足双小核草履虫生长和分裂的需要。它们的生物学关系为A.种内互助 B. C.寄生 D.互利共生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下表为三地区森林枯枝落叶量和土壤有机物现存量的调查数据,则分解者的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北方森林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枯枝落叶量(单位:t/ha) 7.511.530土壤有机物现存量(单位:t/ha)35155A.北方森林、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C.温带落叶林、北方森林、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林、热带雨林、北方森林种生物,属于的是A. B. C. D.10.对于多细胞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坏死后膜通透性降低B.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衰老的生物体内的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D.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可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变为癌细胞11.有人服药后发生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这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12.现有大小和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品系小鼠甲、乙、丙及另一品系小鼠丁,对甲、乙、丙分别做如下处理:分组甲乙丙处理不做任何处理将丁的皮肤小片移植到乙体表上,14天后,皮肤片结痂脱落切除胸腺两周后,再将丁的皮肤片分别移植到甲、乙、丙体表上,则移植的皮肤片最易脱落和最易成活的分别是 A.乙甲 B.乙丙 C.甲丙 D.丙甲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14.下列食物链,哪一个是成立的A.田鼠→蛇→鹰 B.阳光→草→兔→狐C.植物→鼠→蛇→鹰 D.草→兔→羚羊→狮子15.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糖浓度降至较低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会加快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 D.正常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可稳定维持在0.8-1.2mg/L 16.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的结论是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芽C.D.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下列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错误的是A.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B.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C.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人的前额V形发尖与平发际是由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见右图)。约翰是平发际,他的父母亲都是V形发尖。约翰父母生一个平发际女孩的概率是A. B.C.6 D.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遗传因子自由组合,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6A.父方和母方染色体在两极随机地结合B.通常母方染色体移向一极而父方染色体移向另一极C.父方和母方染色体中各有一半移向一极,另一半移向另一极D.未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而发生交叉互换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21.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有染色体组4个C.此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22.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每个DNA分子中,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数量都相等D.某DNA片段中,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有40个胸腺嘧啶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B.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C.基因型为Aa的豌豆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A∶a=1∶1,雄配子:雌配子=1∶1。D.男性色盲患者一定会将色盲基因通过女儿传给外孙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 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C. 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 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25.基因工程产物可能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不包括 A.某些目的基因编码的产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B.运载体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与某些细菌或病毒的基因重组C.转基因动物与正常动物杂交,一定导致自然种群被淘汰D.目的基因通过花粉的散布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从而造成基因污染26.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种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的基因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的基因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两物种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说明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2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的哪个过程?A. ① B. ② C. ③ D. ④28.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对该家族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7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Ⅱ3C.甲病是性染色体病,乙病是常染色体病 D.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829.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⑤ D. ③⑤30.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请据此诗回答下列问题。(1)。(2)该诗描述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食物网如图如果图中植物能提供2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则鹰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_________。()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为天然牧场进行放牧,为提高产量可采用机械、化学或生物____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有一物种濒临灭绝,则___________________。32.菠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为XY型。现有抗霜抗干叶病和不抗霜抗干叶病两个菠菜品种,已知抗霜与不抗霜为相对性状(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抗干叶病与不抗干叶病为相对性状(B、b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Ⅰ.以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不抗霜抗干叶病不抗霜不抗干叶病抗霜抗干叶病抗霜不抗干叶病雄株1234200雌株0016960请据表格回答:(1 )抗干叶病属于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2)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菠菜的叶型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B)对狭叶(b)为显性,B、b均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基因b为致死基因。某生物兴趣小组欲设计实验探究基因b的致死类型,可选亲本有杂合宽叶雌株菠菜、纯合宽叶雌株菠菜、狭叶雄株菠菜和宽叶雄株菠菜。实验步骤:将________和________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及结论:(1)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2)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基因b使雌配子致死;(3)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基因b纯合使雌性个体致死。33.如图表示山东省聊城市“四县六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111379.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