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生物试题 命题人:陈宏 审题人:胡中宁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双眼皮与大眼睛 B.身高与体重 C.狗的短毛与长毛 D.羊的卷毛与长毛2.某种高等植物的杂合子(Aa)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目是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很多,雌配子很少 C.雌配子:雄配子=1:3 D.含A遗传因子的雌配子:含a遗传因子的雄配子=1:13.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 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1 D.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4.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期共用一个着丝点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5.右图为某高等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该细胞属于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 6.基因突变发生在下列哪一过程中 A.DNA→DNA B.DNA→RNA C.RNA→蛋白质 D.蛋白质→性状7.喜马拉雅兔是白身黑爪,如果兔背上剃去一片白毛,在该处放上一块冰,就会长出黑毛。这个事例可以说明A.基因对性状的表达起决定作用 B.基因对环境的反作用 C.环境对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基因的传递受环境的影响8.桃的果实表面有毛(R)对光滑(r)为显性,以(rr)为母本,以纯合毛桃植株为父本杂交,所结果实的表现型为 A.毛桃 B.为光桃 C.为毛桃 D.光桃 9A.该病孩的外祖父母一定是正常的B.该病孩可能是女孩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病孩的概率是D.该病孩的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10.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11.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含13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加入普通的含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12C的多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多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A. 2n:1 B.(2n-2):2 C.(2n-2):n D.(2n-1):1 12.某肽链由300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则控制此肽链合成的基因中A+G的含量至少 A.300    B.600   C.900   D.180013.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顺序是 ①蛋白质 ②DNA ③mRNA ④tRNA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① D.②→④→①14.密码子通常是指 A.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B.核糖体上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C.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D.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15.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有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A.二倍体种子长成的幼苗 B.四倍体的植株枝条扦插成的植株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的幼苗 D.人工孵化出的小鸡17.“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工作是测定基因组的整体序列,其序列指 A.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 m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C. tRNA的碱基排列顺序 D. 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18.两个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其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的 A. 或B. ?或 ? C. ?或 D. 或19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8%B.10%C.6%D.11.7% 20.下列各细胞结构中都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是 ①细胞核 ②线粒体 ③叶绿体 ④中心粒 ⑤高尔基体 ⑥核糖体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⑥21.有关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③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不同世代间基因的传递规律④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⑤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22.某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以“研究 xx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调查何种遗传病以及采用的方法是 A.白化病;在周围熟悉的 4~10 个家系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苯丙酮尿症;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23.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是 A.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4.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了Aab的精子,产生此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是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互换的结果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的结果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未分裂的结果25.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B.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26.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27.所谓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中捕食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2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②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③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④恐龙的灭绝已有了定论,是由于寒武纪的大地震⑤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⑤29.甲(ATGG)是一种单链DNA片段,乙是该片段的转录产物,丙(A-P~P~P)是转录过程中的一种底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的组分中均有糖 B.甲乙共由6种核苷酸组成C.丙可作为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乙的水解产物中含有丙30.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授粉后获得160粒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中有30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其余的都不抗病。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在其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进行自交,理论上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 A.0 B.0 C. D.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每空1分,共10分)基础知识填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是:生物都有 的倾向,而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要繁衍下去必须进行生存斗争,生物都有 的特性,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即 。(2)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的类型为单基因遗传病、 和 。(3)以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 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 及 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32.(每空2分,共10分)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与“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关的概念:(1)①表示的物质是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2)②表示   的过程,③表示     的过程,③发生的场所 。 33.(每空2分,共20分)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 染色体上,为________ 性遗传病。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________ 性遗传病。(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两病兼患的概率是 ,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参考答案1-5CBDBC 6-10ACDDC 11-15DCCCB 16-20CACCA 21-25BBCCB 26-30DBBDD31.(每空1分,共10分)(1)过度繁殖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2)多基因遗传病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3)自然选择学说 种群 基因频率 自然选择 隔离 32.(每空2分,共10分)(1)DNA 脱氧核苷酸(2)转录 翻译 核糖体33.(每空2分,共20分)(1)常 显 X 隐 (2)aa XB XB aa XB Xb(3)AXB,AXb,aXB,a Xb (4) 2 2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22334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