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题(有参考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一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广西武鸣高中2014-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段考(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8 页,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隽永(juàn) 神龛(hān) 熨帖(yù) 妖童媛女(yuàn)
B.袅娜(nuó) 斑驳 (bó) 静谧 (mì) ???? (sū)
C.青荇 (xíng ) 跫音 (qóng ) 参差 (cī) 脉脉含情 (mò)
D.佝偻 (gōu ) 流岚 ( lán ) 幽僻(pì) 差强人意 (chà)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急燥 玲珑 笼罩 姿态翩然
B.蝉蜕 倔强 坍圮 弱不经风
C.踉跄 通辑 寒喧 残羹冷炙
D.癖好 酣眠 婀娜 没精打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 在常人看来,一些细节问题不足挂齿,但细节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往往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 第21届南昌菊展在人民公园举行,园内展出了3万余盆菊花,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D. 有些同学写的,文不加点,字迹潦草,这样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8年奥运会会徽,将中国具有5000年历史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
B.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C.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D.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二、(9分,每小题3分)
下文,完成5~7题。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三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
当然,太空行走不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的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很高,一步能跨出很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5.下列对“太空行走”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和在重力、大气环境与地球悬殊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6.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读书不辍,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
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二》)
注:①缗:mín,成串的铜钱 ②粜:tiào,卖出粮食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堪:忍受
  B.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C.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拜访
  D.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   少:稍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昼则默诵,夜则闭户
    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
  C.不得已而为盗耳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D.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读书刻苦努力;任堂邑县尹时,执法公允,深得老百姓景仰和称颂。
B.元宵节,英宗想在宫内的鳌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旱,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济贫。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千方百计保证了人们的粟米供给。
D.张养浩政事勤勉,毫不懈怠,积劳成疾。去世之时,关中百姓十分悲痛,如同失去父母。
第II卷(共 120分)
四、(27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每空一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②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
③叶子出水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荷塘月色》朱自清)
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五、(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怀念有信的日子
①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忙忙碌碌,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日趋丰富多彩,对着话筒、敲着键盘、发电子邮件、发电子贺卡,将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②现代人热衷于这些方式的情感传递中,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种深沉?
④读师范时,收到家书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在信中,当然有父母对女儿的切切嘱托,却也不乏对人生社会的或激烈或温和的讨论。父母从我这里呼吸到了属于青春季节的空气,有如春风扑面;我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对生活的观察入微的认识和思考,使我能直面人生。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能给我一份充实的精神生活礼物,有了它我就感到振奋。读家书就像读一本精彩的散文集,总能无限次地引起你会心地微笑。
⑤传说韩愈读信前,总是先用玫瑰香露洗手,这既是对朋友的尊敬,也是一种雅癖。我不如他那么雅,也不肯落俗。收到朋友的来信,我总是匆匆地浏览第一遍,再找一个僻静之处细细咀嚼。一封好信带给我的快乐何止一天两天!看着那些温馨的话语,感觉就像有一股细细的暖流慢慢潜入自己的心窝。都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那些内容深深浅浅、字迹正正草草的纸上,友人的音容笑貌如出其间,举手投足如出其里。白纸黑字犹如重重叠叠的青山绿水,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⑥信读完了,先放在一个比较顺手的地方,总想有机会再读,直到把它放进一个比较保密、取起来也不方便的地方,信就成了旧信——那是暂时不打算再读的,可总也留着机会读。倘若有那么一个风雪之夜,泡一杯热茶,手捂着微烫的茶杯,这种悠闲读旧信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或者有一个懒觉睡足了的星期天的上午,屋子里有几滩淡淡的阳光,被阳光照着的物品在阴影的伴随下,突出地宁静。人在此刻容易寂寞,寂寞的时候,读旧信也最好。因为没有急于知道的内容,没有新鲜的事情,一切恬淡从容,浸在文字中,使人回想起一些欢乐或忧伤的片段。人在一味地向前走的时候,也不免有时会停下来,坐在椅子上,想想过去的朋友,读读朋友的旧信,休闲一下自己的身心。
⑦参加工作后,朋友的信件渐渐稀疏,而后越来越少了。元旦、春节偶尔收到几张明信片,上面有寥寥的几句话,甚至有的除了称呼和落名外,什么也没有,因为上面已印好了祝福的话。更多的只有电话联系、QQ联系。我渐渐感到失落,因为再也没有盼信、拆信、读信的那种愉悦了。在电话和网络交流中,这种美丽也不复存在了。彼此都是匆匆忙忙、言简意赅,没有转承起伏,没有排比递进,更没有含蓄委婉,峰回路转,只求把事情说清楚。
⑧虽然一纸书信并不能承载多少感情,可那却是一段可视的、能够保存的爱的文献。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只要你翻它,仍能找到有你也有他的爱之路,情之湾,仍能找到那一路上留下的笑声和泪水。美好的日子便会在生命里定格。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一个跟不上时尚的人。
⑨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在人们忙于奔波时,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情款款的来信,那份喜悦的心情一定无法形容。
⑩现在的我偶尔和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天保持着纯纯的友情,但我还是很怀念有信的日子。
14.第2段写现代人热衷的感情传递方式,“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种深沉?”文中赋予了“韵味”和“深沉”哪些具体内容?(6分)
15.第5段为什么说书信“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6分)
16.作者为什么“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情款款的来信”?请用文中的话概括作答。(4分)
17.依据原文,回答问题。
(1)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4分)
六、(9分)
18. 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构成排比句。(4分)
我心存感激,因为生活让我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
我心存感激,因为 。
我心存感激,因为 。
19.根据以下信息,以周玮的身份写一份借条。(5分)
2014年1月17日,周玮的妻子生病住院。第二天,周玮向自己的好友吉庆元借了15000元钱,用于妻子的治病所需。周玮同时保证将在一年后归还,并支付与银行同等的利息。
七、(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4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最近,海南省语文特级教师范维胜在其一篇博客中写有这样一段:
周二,我正在班级上语文课,因为是自主学习实践,我正在教室的后面给学生解疑。这时,有一位学生的妈妈来接孩子到医院去看病。据说这位同学课间活动摔跤了,肚子有点痛。不巧的是,这位母亲走过讲台的时候,被多媒体的过线绊了一下,跌倒在讲台上。这时,全班同学居然哄堂大笑,有的还擂起课桌,拍起巴掌。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段考试题参考答案
1.B。 A神龛(hān ) —神龛(kān ) C青荇(xíng )—青荇(xìng ) 跫音(qóng )—跫音(qióng)
D差强人意(chà )——差强人意(chā)
2. D。A急燥—急躁 B弱不经风—弱不禁风 C通辑—通缉 寒喧—寒暄
5.D。本题考察对概念的理解。依据原文第四段的第一句话可以确定D项,ABC项都不全面。
6.B 。根据原文中“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的“也”可以确定“吸纯氧排氮”和“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是防止减压病的两种不同的方法,而B项中的表述变成必须同时使用的一种方法,显然不符合原意。ACD三项符合原文意思。
7.A.从原文的一段“行走范围是立体的”可以确定答案。这里重在对“倒走横行”的理解,它跟立体行走的意思是一致的;B项应是指座舱中;第一段“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可以判断B是错误的。C项中“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跟原文最后一段“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很高,一步能跨出很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这段话的意思不同;D项中只提到“厚密的大气”这个因素,而原文中还有“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产生的的重力”这个因素,所以D项推断都不正确。
11.(1)、(2):译文请看参考译文划线部分。(1)的得分点:既:已经、(1分) 目:看待(1分) 是:这(1分)  大意通顺2分。(2)的得分点:以……为:把……当作 法:法则 戒:警戒   以上各1分,大意通顺2分。
12.(1)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所以说它是一首边塞诗。
(2)第一句怨年年的频繁调动,第二句怨天天练兵辛苦,第三句怨天气寒冷,第四句怨景色单调,通篇虽无“怨”字,却句句有怨情。
13.①粪土当年万户侯。②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③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④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⑤思而不学则殆
17.(1)主要运用了想像的手法(2分)将读信的情景写得空灵浪漫,将读信的闲适惬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心生无限向往。(2分)(2)表达特点:文字简洁,言有尽而意无穷。(或:以“偶尔”与“很怀念”形成对比。)(2分)表达效果:照应开头,使结构完整而紧凑;(1分)点明主旨,突出了对写信、读信的怀念之情。(1分)
18.(4分) 我心存感激,因为父母让我知道什么是真爱,什么是深情。
我心存感激,因为朋友让我知道什么是关怀,什么是友谊。
19.(5分)评分标准:1、格式1分,2、语意通顺1分,3、写出归还日期且用中文数字写法1分,4、大写款项1分,5、落款1分
借条
今向吉庆元借到人民币壹万伍千圆(15000元)整,于二0一二年元月十八日前还清本金,并支付同期银行同等利率的利息。立此为据。
借款人:周玮
二0一一年元月十八日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 “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yi/61553.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