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贵州 金沙 王义翔
一、关于散文说法
▲散文是相对于诗歌、戏剧、小说的一种文学样式。
▲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样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
▲散文就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开拓。如《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故都的秋》。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
▲《辞海》认为[1]: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2]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百度百科)
二、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三、教学现状
散文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偏重于小说的考查,试卷中占的比重虽然较小。有效进行散文教学也是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然而,当下的散文教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考分离:从阅读心态是不敢读,从阅读方法看是读不懂,从解题技巧看是答不好。
(二)精美的散文作品与乏味的学生。
散文是文学性很强的文体,是一种最直接、最彻底、最真实地表现作者内心世界,传递作者深挚感情的文体。散文有着形式灵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特点。所以散文又有着“美文”的称呼。然而这样的美文一旦进入课堂教学,却变得索然无味,本应该是学生较为乐意接受和阅读的文体,却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难以和学生产生共鸣。
(三)缺乏教师的诵读指导。
美文是要感情投入,拿捏到位的朗读的,这往往比支离破碎的分析更能体现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但是当下的散文教学中朗读的分量越来越小,老师们好像对时间极为吝啬,不愿花太多的时间朗读,让学生去体验。为数不多的朗读又总是那么乏味,学生难以走进文本,难以投入情感。就像一杯香茗需要细品一样,一口吞下去就像和白开水一样。
(四)对文章缺乏整体感知,难以入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16116.html
相关阅读:《阳关雪 余秋雨》阅读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阅读答案
《历史文人笔下的居庸关》阅读答案
《在树的轮中生长的乐器》阅读答案
《陆地上的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