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日清晨,13岁的少年苏斯兰·比加耶夫和八年级的同学一起,排着队在校园里参加开学典礼。他突然觉得口渴,便跑到喷泉边去喝水。突然他看到一辆卡车冲进了校园。车上迅速跳下几个荷枪实弹的人。一个人拿着一把自动步枪向天开火。比加耶夫立刻意识到,闯进校园来的是恐怖分子。他和另外两个同学赶紧逃离了。
“我真感谢上帝让我口渴,因为这挽救了我的生命。”比加耶夫说。然而,大多数孩子没有他那么幸运,9月1日到9月3日,震惊世界的俄罗斯人质危机持续了52个小时,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北奥塞蒂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上千名刚参加完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被赶进体育馆成为人质。他们在两昼夜多的时间里经历了难以忍受的恐惧、饥饿、干渴,一部分人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最终有335人倒在血泊中长眠不醒,其中半数是孩子。
当恐怖分子持枪闯入校园,将众多儿童赶往学校体育馆时,一位名叫艾尔扎·维克多罗夫娃的女教师向恐怖分子抗议,要求让最小的孩子安全离去。一名绑匪专心地听完了她的要求,然后问道:“你讲完了吗?”维克多罗夫娃点了点头,那名绑匪立即举起枪将她射杀,她立刻倒在血泊中。
关押了一千多名人质的体育馆内,恐怖分子在一人高的地方沿墙吊起了炸弹,一侧墙上有4个,另一侧墙上有11个。他们威胁说,只要谁乱动,整个房子都会爆炸,这些炸弹足以让整个体育馆飞上天空。
13岁的萨沙是个纤瘦的男孩。在爆炸发生后,武装分子开始往挤得水泄不通的大厅里投掷手榴弹。萨沙意识到不能坐以待毙,第一个从窗口跳出。在他的带动下,近百名学生也跟着跳出了体育馆。萨沙对学校周围的地形了如指掌。在他的带领下,孩子们没有在大路上乱跑,而是冲入了校旁一家酒吧的后院。
这时,恐怖分子从墙洞中开始向四周的街道扫射。因为萨沙的逃脱路线选择正确,从而避免了更多的伤亡。但他自己背部被严重烧伤,当记者试图采访这名小英雄时,他已被送进医院救治。在逃生的过程中,许多孩子是相互搀扶着跑的,有的大孩子甚至抱着更小的孩子穿梭在枪林弹雨中。
劫后的体育馆已成为恐怖的地狱,屋角的篮球架被烧得乌黑,地上到处都是玻璃碴、弹片和木屑,墙上布满了弹孔。屋顶被炸开一个大洞,透过这个大洞,别斯兰的天空蓝得令人窒息。在士兵排除所有的爆炸物后,工人们开始清理废墟,用推土机将残垣断壁推倒。而别斯兰居民有着一个共同的想法:把整座学校铲平!
然而,人们心中的创痛何时才能抚平?
7岁的扎姆巴拉特9月1日刚上一年级,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噩梦般的遭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当妈妈问他:“你还要买玩具枪吗?”扎姆巴拉特说:“不买了!”
9月15日,在人质悲剧发生两周后,别斯兰市的孩子们在武装人员的保护下重新开始学校生活。在别斯兰第六中学,当一名孩子由于迟到而遭到校长训斥的时候,他立即举起双手,摆出了投降的姿势。
别斯兰第一中学的学生们那一天并没有返回学校。目前,仍有不少学生因在事件中受到严重惊吓,无法在短期内恢复健康,还上不了课。据当地教育部门官员称,他们会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一起讨论这起悲剧事件,让他们发表对未来的看法。别斯兰第六中学的一位教师说:“我们必须让孩子们知道别斯兰的生活还需要继续。”
生活还要继续,反恐正在进行。在21世纪,反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正如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所说:“当年法西斯没有令俄罗斯屈服,今天我们也绝对不会向恐怖主义低头!”我们相信,当天使的哭泣声远去,别斯兰还会充满生机,和平之花将再次绽放。
天使在哭泣阅读答案
在劫后别斯兰第一中学的断壁残垣上,贴着一首父亲写给他遇害女儿的诗。让我们以这首诗作为本文的结语,也以此缅怀不幸殉难的人们。
女儿,你走后爸爸第一次想写诗。居然写成了!我读给你听,你一定能听懂。
你,正值豆蔻年华,温柔且甜美,纯洁又可爱。忽然间,你离我们而去,明媚的日子碎成无尽的长夜!伸向你的黑手,逃脱不了惩罚。爸爸、妈妈、亲朋好友,还有世上善良的人们,定要用复仇的火焰,将恐怖分子消灭光!
5.下列对通讯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天使在哭泣”这一题目,富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暗示性,很好地起到了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本文主要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人质事件的过程和事件过后俄罗斯人民的反应。
C.“别斯兰的天空蓝得令人窒息”,是因为在美丽的蓝天下却出现了如此血腥暴力的场面,二者之间形成的反差过于巨大。
D.一名孩子遭到校长训斥时摆出了投降的姿势,这一细节有力地说明了恐怖主义行为对被害者的肉体造成的巨大伤害。
E.纪实类文章根据需要也可以加入作者的情感,本文以一首小诗作为结尾,就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恐怖主义行为的痛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手法、情感主旨的理解和分析。B项“倒叙”手法不正确,应该是回忆把人带到那个令人恐怖的时刻。D项主要是对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
答案:BD
6.本文描写了一个教师被枪杀的场景,其作用是什么?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场景描写作用的分析。消息描写一个教师被枪杀的场景要从正反两方面来思考,一是教师的人性的光辉,一是反衬恐怖分子的凶残;如果从通讯这一特殊文体来思考,就会有增加真实感的作用。
参考答案:凸显了被害者身上人性的光辉 ,反衬出恐怖分子的凶残。强烈表达了作者对恐怖主义行为的愤怒。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突出了纪实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7.举例分析选文的语言特色。
答:
天使在哭泣阅读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语言特色,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语言风格,常见的有简洁洗练,通俗浅显,不加雕琢,质朴清新,淡雅自然,华丽典雅,明白通畅等。一是修辞手法,一是句式特点,常见的有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倒装句式,文白相间等。
参考答案:抒情性强,或直接抒情,或抒情与叙事、描写紧密结合,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举例(略)。大量引用现实中的人物的语言(包括书面语言),结合确切的数据,最大可能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增强了新闻作品的真实感。举例(略)
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正如文章所说,“在21世纪,反对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请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谈谈应该如何应对恐怖主义。
答:
(2)假设你要为别斯兰第一中学的遇难者敬献花篮,并在花篮中附上一张卡片。请你在卡片上写下适当语句。(70字左右)
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探究文章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有理有据有情,语言表达要准确得体。第一小题要站在一个国家的角度考虑,语言表达上要讲究分寸,说理得体;答案虽然不固定,但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回答起来相对比较难。第二小题则是一段语言表达,给遇难者献花篮要选准对象,是针对其中的一个人物比如艾尔扎·维克多罗夫娃这位女教师,或是选择群体形象,从较为笼统的大层面上表达,要表达出哀悼悲痛之情;难易程度为中。
参考答案:(1)可围绕以下几方面回答: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民族、宗教、政治上的纷争,力求在源头上消灭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②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③建设高素质的反恐队伍,建立切实有效的反恐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④增强全民的反恐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此题强调文采和抒情性。(具体答案略)天使在哭泣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180096.html
相关阅读:高考语文阅读:《网开三面》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及考点:荀子的遗憾与忧伤
中国首善陈光标 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20分)高军《画菊》阅读答案
《在黄河畔》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