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科学家访谈录
记者:在很多人眼中,你是海归科学家的典范。
施一公:每个科学家回国服务都有自己的理由,不能说谁是典范。我反复强调,我在努力工作,尽职尽责,但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一心只为公,也不是大公无私。不要把所有的科学家都想象得十全十美,这样会让一些年轻人觉得科学家高不可攀,进而失去对科学的兴趣。科学是高尚的,科学家并不一定都是高尚的。
记者:也有一些人批评你回国的动机不纯。
施一公: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会改变我回国的目标:培养一批有大志、敢担当的年轻人,改进、改善我们的教育科研环境。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在物质条件方面,我放弃了很多。只是,在美国我能想象到20年后的生活,也许还在做科研,也许已经在某大学担当重任,但这些离我的目标太远,不能成为我全部的追求。回国有强烈的归属感,我觉得回国能做得更有价值。如果这样就被称为回国动机不纯,我无话可说。
记者:怎样看待学生称呼你“大牛”?
施一公:我希望多接触学生,希望学生了解真实的我,学生可以批判我,我的缺点毛病很多,爱发脾气,好顶撞,有过做错的地方。
记者:怎样理解“施一公效应”?
施一公:这是对我的鼓励,我当然希望影响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客观上我也带动了一些人回国。改善国内科研环境的事情我从回国第一天就在努力做了。但是,我觉得效果还不够明显。
记者:如果给学生上思政课,想讲什么?
施一公:一半个人经历,一半国际形势,足矣。不讲理论!
记者:有人说,你是美国国籍,凭什么给学生讲思政课、讲爱国主义。
施一公:是爱国主义,又不是爱国籍主义。如果非要凭国籍,那杨振宁和李政道也不能讲了。我在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我是河南人》,有人说,你是美国人,不是河南人。乡情怎么能因为国籍而改变呢?!
记者:似乎你的一举一动都很受关注,有人说,施一公回来变了,会敬酒了。你觉得这两年自己变了吗?
施一公:脾气比过去好点了,有时候知道压一压火。但是,我还是比较容易冲动。对于来自同事朋友和外界的善意批评,我会很在意;但是对于一些无理指责甚至人身攻击,我已经学会了置之不理。我觉得我是个简单而正直的人,我会去适当地适应这个社会,但是我不会失去自我,更不会失去我信奉的价值。我还是喜欢抱怨一些事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抱怨就坏了,我觉得敢说本身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能说到症结之处,无论是可以启蒙大众也好,还是推动体制改善也好,都有积极作用。
记者:你说不想被行政事务捆住手脚,为什么还要做学院领导?
施一公:不做院长的话,很多事情就不能做了,比如人事改革、教学改革等,无法实现我最初的想法。
记者:现在还有人攻击你吗?
施一公:比以前少多了。但总有个别人,无论我干什么,都会恶意地揣度我。有时我天真地想,如果这些人能形影不离地跟着我在清华干上几天,就不会骂我了。原因很简单,他们会受不了这么大强度的工作,也会了解我为什么没有时间理睬他们的无聊。也有人因为我推行改革而批评我,我的朋友善意地劝我说,一公,不要干得功过相抵了,那还不如不干。可是我认为,功过相抵没有什么不好,改革也许会做错,但是不改会更错,会失去历史赋予我们的时机。我不怕别人批评,甚至欢迎批评,因为这样可以让我把事情做得更稳妥一些。
记者:给回国后做事的效果打多少分,给自己的努力打多少分?“大牛”科学家访谈录阅读答案
施一公:做事的效果打80分,真的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差的20分还需要时间。给自己的努力打分是优良,比80分高。很多事情明知道是对的,但是做不下去,因为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与应该倡导的理念还有很大的距离。
记者:对自己和学生有何希望?
施一公:做正直的人,做诚实的学问。
【注】施一公,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年2月至今,受聘清华大学教授。2009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2009年9月28日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获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 (节选自科学网,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录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施一公认为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算不得典范,与其他科学家一样并不十全十美,也不一定都很高尚。
B.施一公之所以认为回国有归属感,有价值,是因为他培养了一批有大志、敢担当的年轻人,改变了教育科研环境。
C.施一公认为给学生上思政课只讲个人经历和国际形势就足够了。他是美国国籍,但认为爱国和乡情不能因为国籍而改变。
D.施一公回国两年来有了一些变化:会敬酒了,脾气比过去好点了,不再冲动了,对他人的批评指责也学会置之不理了。
E.施一公现在还遭人攻击,他推行改革而功过相抵了,根本原因是现行的体制和机制与应该倡导的理念还有很大的距离。
(2)清华BBS上学生称施一公为“大牛”, 请根据访谈录的内容说明他被称为“大牛”的原因”。(6分)
(3)施一公的归国举动曾经在海外华人科学家中引起轰动,这种轰动被媒体称作“施一公效应”,请你简要说明这一效应。(6分)
(4)施一公集诸多“矛盾”于一身,可以说是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请结合全文内容,对施一公这个复杂的人物进行探究,并说说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5分)选A给3分,C给2分,B给1分,选D、E不给分。(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培养年轻人,改变教育科研环境”只是施一公归国的目标,从目前来看,他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而正在努力之中。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讲施一公两年来的变化,“会敬酒了”是有些人的看法,并不一定是变化的内容;至于施一公的脾气应该是“比过去好点了”,但是“还是比较容易冲动”,并不是“不再冲动”;对他人的批评,他置之不理的是那些“无理指责甚至人身攻击”。E项不符合原文意思。“功过相抵”并不是一种事实,而是施一公的朋友因担心而劝他时所说的话,所以这句话不是有人攻击他的主要原因。)
(2)(6分)称施一公为“大牛”的主要原因:他是学术牛人,世界顶尖结构生物学家;性格上“牛气”冲天,敢想敢说,喜欢抱怨,爱发脾气,好顶撞,坚持自我。(答出一点给3分,共6分。)
(3)(6分)施一公像当年的钱学森、郭永怀那样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回国创业,影响了一大批海外华人科学家,也带动了一批海外华人科学家回国工作,这种现象被媒体称作“施一公效应”。(意思对即可,共6分。)
(4) (8分)①施一公是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他具有爱国心,毅然放弃美国优越的科研环境回到清华大学,他归国举动在海外华人科学家中产生了极大的轰动。②他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归国目标明确,担任学院院长积极大胆地推行改革。③他正直诚实,敢想敢说,性格孤高独行, “牛气”冲天,爱发脾气,好顶撞他人而被人攻击,始终坚持自我。④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要领先世界,正需要这样的“大牛”科学家。但人无完人,他如果注意与别人沟通的语言和技巧方式,处理好人际关系,无疑将会为他的科学事业成功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大牛”科学家访谈录阅读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1298392.html
相关阅读:中国文化的重建阅读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绝版的周庄》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联想与审美》阅读理解及答案
《“嫦娥”奔向月宫》阅读答案
河流的秘密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