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喜欢您这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站在人生的起跑线前,每个学生都渴望身边有良师搀扶和“点化”。一位中学生在作文里就这样写过:世界上多一位优秀的老师,一定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一百个学生也许会列举出一千个标准。“教师节”前夕,北京市的一些中小学生敞开心扉,向记者描述着他们心中最理想的老师:正直、有爱心、授课能手,甚至一张笑脸、一笔好字、好听的口音……透过学生丰富想象的背后,一幅良师的画像也渐渐清晰起来。
  
  老师,“减负”过后莫“放羊”
  
  书包最重、作业最多、起床最早、睡眠最少,这一度被中小学生视作“成长的烦恼”。如今学业负担减下来了,学生却开始担心老师撒手“放羊”,担心“业荒于嬉”,实在有些意外。
  
  不准张榜公布成绩、不准按分数给学生排队、不准在试卷上写非教育性批语,类似的“约法三章”在北京各校已很普遍。课余时间多了,老师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些什么?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六年级学生隋思聪的体会是参加兴趣小组。这位喜欢朗诵的小学生告诉记者,现在的作业用不了20分钟就能完成,学校开设的朗诵小组便成了他自由发挥的空间。“过去学习太紧张,我和同学们都喜欢什么都不管的老师。现在一身轻松,组织大家参加兴趣小组的老师最受欢迎。”
  
  隋思聪的同学乔博说,这些兴趣小组都是自愿报名参加,最吸引人之处在于把学习变成一种休闲活动。他对“减负”的理解,绝不是撒手不管,而应该是从课堂转向教室外。“我们当然希望轻松,可小学生正处在好奇心萌发的年龄,没有人喜欢老师‘放羊’不管。”
  
  记者所到之处都可以看到,学生喜欢自选课、兴趣课和活动课,还有舞蹈团、科技组和文学社,一个学校有几十个课外兴趣小组已不是件新鲜事儿。书包轻了,学生求知的热情反而高了,教室外的大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竟比“减负”本身要多得多。
  
  老师,给我一双“慧眼”吧
  
  一道数学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解题的途径却有许多。在学生心里,只有答案远远不够,他们更渴望老师帮他们练好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慧眼”,使他们拥有拨开迷津的“金手指”。
  
  北京第165中学高一学生张默坦言,年轻人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需要的不是绳索,而是翅膀。他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应该是,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融会贯通,课余时博学多识,热心回答同学提出的各种“怪”问题。一次有益的启发,远比出一千道题有用。“我的几位老师甚至给我留下住宅电话,我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不管我提的问题和他们负责的课程有无关系。”
  
  六年级学生孙步阳这样描述她的书法老师:“他每节课都用幻灯片授课,每个字都分解成一点一撇讲解。有时候,他还会讲些与书法有关的成语故事,然后告诉我们,写字如同做人,要周正,还要有个性。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
  
  在前门小学,每逢星期二,黑板上都有这样两行大字——“同学,请你注意:今天是自我管理日;老师,请您放心:我们能管理好自己。”这一天,班主任成了班级顾问,课余的一切活动都要由学生自己来管理。钱红石校长认为,自尊心极强、自理能力较差,是独生子学生的两大特点。让他们尝试自己管理自己,胜过无数说教。
  
  一个总是闷头不语的学生觉得上学没意思,理由竟是老师没给过他发作业本的机会。他的班主任发觉后,在“学生自我管理日”暗中指导他为大家服务,鼓励他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渐渐地,他开朗起来了,学习也用心了。他从心里说:“老师,您真好!”
  
  老师,帮我塑造一个“喜新厌旧”的头脑
  
  雪融化后是什么?一位老师的评分标准令学生拍案叫绝。这位老师说,雪融化后是水,我打100分;雪融化后是春天,我打120分。鼓励学生创新的老师,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北京65中学生孟戈说,有些老师不喜欢学生标新立异,不喜欢学生钻牛角尖儿,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只有求新才能做到常新。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我喜欢有新意的老师,希望老师带着我们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希望老师教给我们课本外的新知识。死读书、读死书不符合时代的潮流。
  
  李冉虽然只有十几岁,可她懂的东西很多,看上去和她的年纪极不相符。她最喜欢幽默风趣的老师。她向记者讲述了最难忘的一堂音乐课。老师让学生分别扮成小商小贩,用唱腔沿街叫卖。结果,卖西瓜的拿着大扇子赶苍蝇,卖羊肉串的还当场来一句“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中没钞票”。课堂变成了小剧场,在欢笑声中,同学们不知不觉上完一课。
  
  一个学生在形容老师的眉毛很细时,写下“淡得像没有长出来一样”,老师回报她的是一张开心的笑脸。一个学生在描述春天时,写下了“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样的新句,老师送给他一个大拇指。几乎每个学生都告诉记者,创新是年轻人的天分,鼓励创新对一个优秀教师来说,绝对不可缺少。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277532.html

相关阅读:关于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