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苍白瘦弱而且木讷的男孩,养了一条毒蛇。
这条蛇是在一个闷热、潮湿的下午被男孩发现的。当时,男孩急匆匆往家里赶,经过一个老院子,他突然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他停住了脚步,转身,回头,瞥见院子角落闪动着一对幽幽的亮光
——
一条蛇,下身盘坐,上身直起,抬着头,正盯着他。
不知为何,男孩定住了脚步,挑战似的迈向蛇。蛇上身一晃,也定住了,吐着信子,嘴里嘶嘶作响。
男孩心里已经下了决定。
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男孩一个箭步上去,闪电般出手,按住蛇的头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蛇来不及防备。蛇被按在地上,龇牙咧嘴,蛇头变形,蛇身扭曲,在地上胡乱拍打,有几下还重重地抽打在男孩裸露的手臂上。
男孩忍住疼痛,手上加大了力量。
蛇停止拍打,用蛇身缠绕男孩的手臂。
男孩的手臂上青筋越来越暴出。
男孩继续加大力量,直至使出全部力量。
疼痛。麻木。
终于,在最后一刻,蛇身松动了。
男孩把蛇往地上一甩,带了回家。
那蛇有着五花斑斓的色彩,一颗略呈三角形的头。和任何的毒蛇一样,这条蛇有着令人心悸的绚丽和一股说不出的邪味,任何人只要一触及那有如金属般的目光,不由得胃部一阵紧缩,立即掉头他顾。
这条蛇是男孩唯一的玩伴,每天早上,男孩在外出前,就把蛇放在铁丝笼中锁上。蛇也似乎安然受命,蜷缩着身子,一整天都静静地呆着,甚至还流露出温顺的神情。男孩回到家中,蛇也不大搭理,偶尔睁开双眼看了主人一眼,又闭目养神了。但男孩看出,蛇也并非全然淡漠死沉,在它那浑圆的蛇身、冷漠的外表之内,似乎隐藏着一股深沉的渴望和即将爆发的力量。男孩被这神奇的力量吸引了。除了吃饭之外,男孩都在房间里逗弄着那条蛇。
男孩也了解饲养这样的动物是危险的,但是,实在忍不住心中对这种软滑腻凉的动物的喜爱。每当他用手指轻轻触抚着冰冷的蛇身之时,从指尖上传来的那一阵颤栗,立刻就激起了男孩心中的激情,使得他那苍白的脸因充血而发红。眼光也变得迷醉和疯狂。那可以向任何方向弯曲的蛇身,别具有一种奇异的吸引力,使人忍不住地将目光投注在上面。
男孩对待蛇有如情人般地温柔。他甚至用小刀割开右手的手指,左手捏住蛇颈,使蛇口张开,然后将鲜血滴入蛇口中。眼看着殷红的血顺着指尖滴下,加上左手蠕动的蛇传来的感觉,组成一阵阵令人晕眩的波浪冲击着身体。体内仿佛也有千百支小铃铛齐声狂鸣。男孩沉迷在这样的感受中。
在沐浴时,男孩总是让蛇盘在他赤裸的躯体上。从冰冷的蛇上,他意识到自我躯体的温暖和肌肉感。这种爱恋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某一天晚上,男孩怀着渴望获得安慰的心情,盘弄着那条蛇。但无论如何也无法引起像往常一般的感受。终于,男孩心中下了最大的决心。当他注视着蛇目,缓缓地将蛇首往口中送去之时,一种更强烈的晕眩感冲击着他,也促使他加快了动作。
不久,男孩瞑上了双眼,表情是痛苦混合了满足。口角上残留着不知是蛇抑或是他自己的鲜血。
听了男孩的故事之后,我开始在心中反思属于我的那条蛇。
(由李昌治小说《蛇》改编)
13
.
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
.那个苍白瘦弱而且木讷的男孩征服了那条蛇之后,因为没有别的玩伴,只好与蛇为伴。
B
.男孩没有说一句话,而文中多次提到他
“
心中
”
的感受,而本文作者也在最后一段
“
在心中反思属于我的那条蛇
”
,可见,男孩的悲剧是
“
心
”
的悲剧。
C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
“
口角上残留着不知是蛇抑或是他自己的鲜血
”
一句,暗示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男孩终于觉醒了,并和蛇进行生死的搏斗,但为时已晚。
D
.本文语言简练,感情内隐,作者的观点隐藏在冷静的故事叙述之中,体现出外冷内热的审美特点。
E
.文末
“
当我听到男孩的故事之后
”
一句,点出该悲剧只是
“
我
”
听到的一个虚构的故事,不具有现实意义,读者不必耿耿于怀。
14
.男孩对蛇的迷恋是逐渐加深的,请归纳男孩对蛇迷恋的层次。(
4
分)
15
.文章末尾说
“
听了男孩的故事之后,我开始在心中反思属于我的那条蛇
”
。你认为
“
那条蛇
”
指什么?为什么
“
我
”
会
“
反思
”
?(
6
分)
参考答案:
13
.
BD
(
A
项中
“
因为没有别的玩伴
”
,因果关系错误;
C
项
“
男孩终于觉醒了
”
错误。
E
项
“
不具有现实意义
”
错误,虽然是虚构的,但具有寓言意义,因为那是对生活的反映。)
14
.
(
1
)每天回家后在房间里逗弄蛇。(
2
)用手触抚蛇身。(
3
)把自己的鲜血滴入蛇口。(
4
)并在自己洗澡时让蛇盘在自己赤裸的躯体上。(
5
)吞蛇。(
答
1
点
1
分,答出四点满分
)
15
.第一问:
“
那条蛇
”
是指人们爱恋的、却会不断侵蚀人们身心、最终使人无法自拔以致毁灭的东西。(或指人们心中的贪婪、野心、嫉妒、吝啬等不健康的心理
/
或指吸毒、游戏、赌博等不良的行为)(
2
分
)。第二问:文中男孩爱恋毒蛇无法自拔,以致最后自我毁灭,(
2
分
)这个悲剧有象征意味,有普遍性,值得
“
我
”
反思。(
2
分
)(
自圆其说即可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4832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