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祖母说 徐则臣》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散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祖母说 徐则臣 ① 从 12 岁时出门,读书,上学,再读书,一晃又是 12 。每回家两次,名为归乡,实是小住,总是鬼撵着似的匆匆去来。回到家也难得外出,关在房里读写,偶尔出 祖母说
徐则臣

从12
岁时出门,读书,上学,再读书,一晃又是12
。每回家两次,名为归乡,实是小住,总是鬼撵着似的匆匆去来。回到家也难得外出,关在房里读写,偶尔出去也只是房前屋后遛上一圈,漂泊不得安宁的心态常让我感觉自己是故乡的局外人。除了周遭的亲戚,稍远一点的都在逐渐陌生,那些曾是我的同学和少时玩伴的轻人,多半已经婚嫁生养了。生疏是免不了的,要命的是他们的孩子,完全是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我与这个村庄无关。

尽管这样,我依然没能太深地发现村庄的变化,大约是这种变化正在缓慢进行,而我一两次的还乡多少也对此有些了解,孩子们的成长与谁家的一座平房竖起来并不能让我惊奇。都是生活的常识了,有些东西的确在人的心里也展开了它们的规律,它们的生长节奏不会让我们意外,也就无法把它称作变化。我常以为我的村庄是不会变化的,复一日复一日地相同,院门向南开放,白杨和桑树还站在老地方,后河水的荣枯也只是遵循着时令的安排。当我从村庄的后面的那条土路走向家门时,沿途的景物让我失望地一成不变。我就想,还没变。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模样,村庄却像脱离了时光的轨道,固执地守在陈旧的记忆里,生活仿佛停滞不前,一一还是老面孔。

若是从生活质量论,现在的村庄绝不是一片乐土。小城市正跑步奔向小康,大都市早已在筹划小资和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乡村,比如我的家乡,多来依然没有多少起色,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当看到他们为人民币深度焦虑,而将正值学龄的孩子从教室里强行拽出来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她也能与时俱进、富足祥和啊。那些田园牧歌的美誉,那些关于大自然的最矫情的想像,加在乡村的枯脑袋上是多么的大而无当。生存依然是日常最重大的话题的村庄,要田园牧歌和大自然的想像干什么。看到他们和若干前一样扛着茫然的铁锹走进田野,我常觉得自己在这片大地上想起诗歌是一种罪过。他们当然需要诗歌,但更需要舒服滋润的一日三餐,和不再为指缝里的几个硬币斤斤计较,需要所有人都和他们一样,把粮食高高举过头顶。

可是祖母说,村庄一直在变,一天和一天不同。她又向我历数我离家的这半中村里死了多少人。祖母越来越执著地谈论死亡了。这几乎是迈的一个标志,在乡村就像老人斑一样不可避免。祖母80
岁了,有理由为众多的生命算一算账。祖母说,东庄的某某死了,才68
岁;南头的某某得了癌症,没钱治,活活疼死掉了;路西的某某头天晚上还好好的,一早醒来身子都僵了,那可是个能干的女人,65
岁了还挑着一担水一路小跑;后河边的某某也死了,一个炸雷轰开了柴门,把他赤条条地劈死在床上,那声神出鬼没的雷怎么找到他的呢,不到60
,刚刚把白胡子蓄了两寸长;还有卖烧饼的媳妇,一口气生了三个丫头,刚得了个儿子没满三岁,莫名其妙地一头钻进烧饼炉里,拽出来人已经烧焦了。

祖母坐在藤椅里,在阳光下数着指头,讲述死亡时只看天。她说日子一天一个样了,他们那一代人差不多都没了,出门满眼都是不认识的人。他们都走了,少一个人就多空出一块地方,能感觉出来院子里的风都比过去大了,没人挡着,风想怎么吹就怎么吹,来来往往都不忌讳了。

这是祖母的变化。村庄越来越让她不认识了,世界因为死亡在一点点地残缺,她所熟悉的那个村庄在逐渐消失,属于他们的往事和回忆已被死去的人分批带走了,剩下的最终是面目全非的别一样的生活。在祖母变化的生活里,不停地走进陌生的面孔,那些身强力富朝气蓬勃的轻人,而这正是我所不解的,他们像血液一样奔突在村庄的肌体里,但是为什么多来故乡依然故我,连同我们的土地都要为粮食焦虑?
(选自《散文选刊》
第5
期)
16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两项都对得4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
分,有选错的给0
分)(4
分)( )( )
A
.第③
段“
为指缝里的几个硬币斤斤计较”
一句展示出村民为人民币深度焦虑的场景,他们因贫穷而变得心胸狭隘,唯利是图。
B
.第④
段通过祖母之口列举一系列的死亡事件,既反映了故乡里村民生存状况的难堪和困厄,也隐含了作者对当今偏僻农村发展现状的忧虑。
C
.第⑥
段“
她所熟悉的那个村庄在逐渐消失,属于他们的往事和回忆被死去的人分批带走了”
,含蓄地表现出村庄老人老境的孤独和悲伤。
D
.作者认为,外面的世界一天一个模样,村庄却像脱离了时光的轨道,“
一一还是老面孔”
,根本原因是死亡现象频繁、劳动力减少。
E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笔调冷峻凝重,慨叹深沉,深藏着作者对社会、人生、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关怀。
17
.文中②③
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
分)
18
.作者认为村庄“
一一还是老面孔”
,而祖母却说村庄“
一日一个样”
。文章的内容是否相互矛盾?请简要说明理由。(4
分)
19
.作者在文末发问,“
为什么多来故乡依然故我,连同我们的土地都要为粮食焦虑?”
请结
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AD
(A“
心胸狭隘”“
唯利是图”
牵强附会,不符作者的情感倾向和写作意图,“
斤斤计较”
只因对人民币的深度焦虑,为生活所迫。D“
死亡现象频繁”
只是祖母的观点,且是现象,不是原因。村庄并不缺乏“
像血液一样奔突在村庄的肌体里”
、“
身强力富朝气蓬勃的轻人”
,所以,“
劳动力减少”
的说法有误。)
17
.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1
分)。第②
段将故乡与“
外面的世界”
对比,突出了故乡的道路、房屋、景物等生活环境一成不变,停滞不前(1
分)。第③
段将故乡人们的生活质量与“
小城市”
和“
大都市”
人们对比,突出了故乡人们的生活质量依旧低下:为温饱劳碌奔波,“
为人民币深度焦虑”
,淡漠孩子的教育,缺失精神文化生活(1
分)。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中,村庄多来的“
一成不变”
给人以深刻具体的印象,更能启发人们深入思考(1
分)。(大意对即可,4
分;如答其他方面,如“
叙议结合”
等最多给2
分。)
18.

从内容上看,这两者并不矛盾。作者认为乡村“
一一还是老面孔”
,主要是从居住环境落后和生活质量低下角度来说的。祖母说村庄“
一日一个样”
,是从村民死亡现象频繁来说的。两者联系紧密,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更能全面反映村庄的现状(2
分)。正是因为自然条件落后和生活质量低下,村民才整天为温饱劳碌奔波,为人民币深度焦虑,进而过早过多死亡,这两者有因果关系,突出了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紧迫性,深化了主题(2
分)。(大意对即可,酌情赋分)
19.?
长久以来,村民依旧为温饱劳碌奔波,村庄一成不变,贫穷落后。在对比城乡的巨大差距后,作者为村庄的现状伤感,为当代农村的发展深沉忧虑。(2
分,结合全文理解句子含意。)‚
村庄与外界隔离,人们观念固执守旧,导致与时代发展脱节;因短期经济效益而漠视教育,缺失精神文化生活,导致农村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发展条件匮乏,生产方式落后,身强力富朝气蓬勃的轻人遵循旧律在土地里刨食。(2
分,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在文中表达的隐含观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ƒ
联系实际,可提出促进农村发展的建议;也可谈当代农村与作者故乡的不同之处。(4
分)(本题结合文本4
分,需扣住原文内容答题;联系实际4
分,能扣住农村发展话题,自圆其说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69580.html

相关阅读:《那条河流(20分)》阅读答案
《柴禾 刘亮程》阅读答案
温源宁文 林语堂译《胡适之》阅读答案
《看麦熟 刘成章》阅读答案
《母亲不是圣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