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枫
北京的冬天很神秘,用着猫样的轻柔,踩着猫样的细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许多南方的朋友跟我谈起北京时,总拿冬天的萧瑟和气候说事,特别是那些光秃秃的树枝,还有那冷得没心没肺的北风,让他们望而却步。当他们在盛赞南方一四季绿意盎然的时候,说不定一场如幻如梦的大雪就悄然飘落在皇城根儿下。
每到深秋,我总喜欢踩在秋的尾巴上,把目光伸进冬天,北京的冬天,期待一场大雪落满京城。在北京,雪花哪天落下是不会提前告诉你的。说不准儿就在你一觉醒来之后,透过无字的窗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树裹银装,路没边界,远处的高楼大厦、树木河流,隐隐约约如在云里雾里,妙不可言。连平日里最不起眼的小矮屋,也变得漂亮异常,就像童话里的小房子,神秘而美丽。空气中飘浮着甜甜的味道,沁人肺腑;天空是少有的蔚蓝,清澈透亮,没有了灰蒙蒙的雾霭;人们瑟瑟发抖,却个个精神抖擞,像是集体遇到了什么喜事,笑逐颜开。这个时候虚伪与真实不再竞争,也不再粉饰,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晶莹剔透的冰雪里。
很多客居北京的人都承认,自己是从北京的第一场雪开始爱上这座城市的。因为雪可以让所有的建筑在一夜间变得沉静下来,让人有机会走进这座城市的内核,去真切认知每一种与温暖相关或者曾经相关的事物。
冬天的北京,雪花落下来之后,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把玩和回味。逛故宫最好的时候是下雪的午后,那时游人稀少,恰好显示出一个居住过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本有的威严和肃穆。踩着软绵绵的雪,走在通往午门空旷的大石板路上,仿佛可以和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话。有的时候,或许还能看到那些帝王将相,还有他们的嫔妃,浩浩荡荡地一路走来,向你微笑,跟你点头示好,好像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曾经一起住在这美丽的皇城里,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薄纱般美丽简单的日子。
落雪后的什刹海似乎永远都是北京最有情调的地方。树上挂着白雪,把枝条勾勒得很帅。坐在岸边某个酒吧的窗前,来一杯浓浓的热咖啡,毫无顾忌地想一些远远近近的事情,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总之,在雪的抚慰里,时间已了无皱纹。
雪后的胡同最有老北京的气质。当白雪铺檐挂树,九曲胡同中生息的生命,总能勾起人万千联想。闲步其间,你可以听见那透着老北京风情的一声声京腔京韵,或者迎面遇见一个小伙子推着一车红彤彤的糖葫芦走过。再或许,就在某个拐弯处,一枚“
炮弹”
突然袭来,让你冷不防地就找回童的时光。孩子们堆着雪人、打着雪仗,欢呼声、叫好声、拍掌声,一阵高过一阵的嬉闹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
北京冬天的夜晚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光。盏盏柔和的灯光挂了起来,外面依旧是雪花飞舞,穿着衬衫薄裤坐在暖气片儿旁,饮着一杯清幽的绿茶,手里再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你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那个人。窗外无声无息的雪在夜的灵魂上轻盈走动,那种圣洁那种净美如海潮般向你涌来,慢慢浸入你的灵魂深处。
不过,在北京落雪的冬天,和朋友们在家里大口大口吃冰淇淋,就着花生米和几碟小菜,一盅一盅喝二锅头,最为过瘾。如果酒后能再来一只烤番薯,那就更妙不可言了。曾经只为等那勾起胃虫的喷香的烤番薯,我还在瑟瑟的北风中排起长队。买到番薯时,掰开一半,黄嫩黄嫩的番薯瓤,悠悠上扬的袅袅热气,顿时一种幸福的温暖流遍全身,直至血液的每一个分子。
在我的潜意识里,有雪的冬天,北京才能淋漓尽致地散发出它特有的魅力。我喜欢在雪停之后,“
全副武装”
,穿上厚厚的棉袄,漫步在雪的世界里,听脚下咯吱作响。我还喜欢把一片片雪花放到舌尖上,然后感受它在嘴里丝丝化尽,最后细细回味雪的味道。我更喜欢在身子很凉的时候,吃上一锅涮羊肉,即使撑得肚圆,也毫不理会吃后容易发胖的身体……
北京的冬天没有定义,只有因人而异
。北京的冬天可以是寒冷的,寒冷到把心冰封,寒冷到把痛凝固,寒冷到连眼泪都会干涸。北京的冬天又可以是温暖的,温暖到让你想拥抱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
冬天的脚印已经走得很深了,可雪还没有来。空劳牵挂这么久,耗不起了,等不及了,听之任之吧。但心底里却翘首企盼着和它随时相遇,然后大声说:北京的雪,你终于回来了!然后牵手坐下,在温馨舒适的幽居里坐下,听雪絮语,和雪交谈,于无意间聊起,雪,那几乎失踪了一个冬天的传奇。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
.第二段写南方朋友总拿北京的冬说事,表明他们看到的只是北京冬天的寒冷和不近人情的表面,这就为下文做了铺垫。
B
.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不仅把雪落皇城写得形神兼备,而且还强化了作者所要表现的欢悦和喜爱。
C
.散文以时间为序,组串北京人细碎的冬天生活。从早晨一觉醒来到夜晚盏盏柔和的灯光挂起,叙述分明,线索十分清晰。
D
.雪冷反倒处处透出入心的温馨,因为唯其冷才促人去寻觅暖、追求暖、营造暖。还因大雪的沉静和覆盖让人不见了寒凉。
E
.雪是北京冬天的传奇。作者以欣赏的眼光和拥抱的姿态,描写了雪落皇城根儿的温馨画面,表现出北京冬日独有的情味。
18.
请分条概括作者所感受到的雪落北京的暖意。(
6
分)
19.
文章前面细腻地描写了雪落皇城的景致,末尾却说“
可雪还没有来”
,这是否矛盾?请提出你的观点并阐释理由。(
5
分)
20.
结合事例,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
北京的冬天没有定义,只有因人而异”
的理解。(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
C
D
(
4
分)
18.
答案要点:
①
故宫:平等、亲切;简单、美丽
②
什刹海:有情调;闲适、惬意
③
胡同:透着老百姓的风情;找回童的时光
④
雪夜饮茶读书:圣洁静美;净化灵魂
⑤
冬日:日常饮食,平凡生活;幸福温馨
(
6
分。共5
个要点;每个要点分两个小点,每个小点1
分;答出6
个小点即可满分。
)
19
.答案示例:
①
不矛盾。前文描写的是记忆中的雪,是历雪落皇城的场景。今的雪还没有来,表现对雪的渴盼。正因为雪落皇城的美好记忆和认识,才更增添了对落雪的渴望之情,情感上水到渠成,自然圆融,文章也有了曲致跌宕之美。这样写既可突出前面回忆的情深,又可以加强后面渴望的意切,起到深化作者热爱北京冬天的主旨的作用。
②
矛盾。文章前面描绘的场景真实可感,后面突然提到雪却未来,给人“
上当受骗”
的感觉,不仅缺乏过渡,显得突然,还打断了行文的脉络,有断裂之嫌。
(
5
分。
观点,
1
分;联系文章阐述理由,3
分,语言表达,1
分。言之成理即可。)
20
.参考示例:
这里所说的“
没有定义”“
因人而异”
,是指人们会因个体因素而对万物感知各异。所谓“
万物皆着我之色彩”
。情绪、经历、遭遇等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和认知。如,同是花鸟,在漂泊作客的诗人杜甫眼里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而在对江南景物无限赞美与神往的诗人杜牧眼里却是“
千里莺啼绿映红”
。
(
4
分。句子
理解,
2
分;结合事例分析,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73153.html
相关阅读:《荒漠中的苇》阅读答案
《雪花落在皇城根儿下》阅读答案
耿立《稻草人》阅读答案
朱自清散文《绿》阅读答案
《精神的树,神幻的树》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