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意象构成》阅读答案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高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意象构成 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在对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 象 ,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情感为生命,以象为构成。象,是中国美学又一 意象构成
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在对象化以后,即只有借助于“
象”
,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情感为生命,以象为构成。象,是中国美学又一个重要范畴。中国美学的“
象”
,从来就不等于西方美学的“
形象”
,毋宁说是“
有象无形”
、“
去形存象”
。对于艺术来说,事物的实体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只是事物的表象。表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只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它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以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形器)和表象(现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就更是如此。于是,“
象”
在中国艺术这里,就不但不是“
形象”
,也不单单只是“
表象”
,更重要的还是“
意象”

意象是抽离了“
形体”
又蕴含着“
情意”
的表象,或者说是“
有情感的表象”
。但必须特别指出,意象决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既非纯客观的如实摹写(如西方古典艺术),也非纯主观的自我表现(如西方现代艺术)。显然,这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
意象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意象造型观也是中国独有的艺术观念,而诗画艺术则是这种艺术观的集中表现。“
赋比兴”
作为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
传神写意”
作为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都涉及到意象问题。前者讲意象的目的——
传达情感,后者讲意象的特征——
不求形似。因为不求形似,所以更注重笔墨;因为传达情感,所以要借助意象。情感靠意象传达,意象靠笔墨构成,情感—
意象—
笔墨,这就是中国诗画艺术的基本结构。无疑,在这里,意象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一般地说,中国诗更重情感,中国画更重笔墨,但它们都离不开意象。正因为它们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诗常有画境,中国画也常有诗意。这样,意象就作为一个中介,把诗和画统一起来了。如果说,西方美学讲究的是诗画对立,那么,中国美学追求的则是诗画一体的“
诗情画意”
,是情景合一的“
诗画意境”

所谓“
诗画意境”
,就是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那样一种境界。中国的诗和画都追求这种意境。中国的诗论讲究的是“
情景合一”
,中国画论讲究的是“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的哲学观,情景合一是中国人的艺术观。在这两种观念的主宰下,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
移情”
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
直觉”
的方式把握对象,都不难达到这一境界。
所以,中国的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有了一种交融物我、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比如戏曲。漫长的时间,辽阔的空间,仅仅表现为几个极其精彩优美的动作和身段。这和杜诗所谓“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心”
,和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是一个道理。显然,这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就其融主观客观、对象自我、表现再现于一体而言,则是诗和绘画的。总之,它是中国艺术独有的一种境界。
(节选自易中天《中国艺术精神的美学构成》,有删改)
1.
下列关于“
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意象作为事物的反映,是一种心理现象。它可在人的头脑中复现,这就是回忆;也可在人的头脑中运动、变化、重组甚至创造,这就是想象。
B.
所谓“
意象”
,就是意中有象,象中有意,物我同一,主客包容。它是中国独有的宇宙观、哲学观在艺术中的体现,是中国独有的美学范畴。
C.
意象,既非纯客观如实摹写,也非纯主观自我表现,更不是意与象的两两相加或简单契合,而是抽离了“
形体”
又蕴含着“
情意”
的表象。
D.
作为以传达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诗歌的金科玉律的“
赋比兴”
和作为不求形似的中国绘画的传统观念的“
传神写意“
都涉及到意象问题。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主观的、仅属于个人的情感只有借助于具体的物象,才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得到普遍的传达,因此艺术便必然以意象为构成。
B.
心理学研究证明,对于惯常用情感眼光看世界,又区分了实体和表象的中国艺术家来说,
在回忆和想象时,往往伴随着情感。
C.
主客默契,心物交融,对象中有自我,自我中有对象的境界就是中国的诗、画都追求的所谓的”
情景合一”
的“
诗画意境”

D.
国画《百花齐放》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开放的花画在同一画面上,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艺术物我交融、综合时空的审美特征。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美学的“
象”
,与西方美学的“
形象”
不同;西方美学的“
形象”
只是事物反映的“
表象”
,而非中国美学的“
意象”

B.
中国诗重情感,中国画重笔墨,但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所以中国的诗论讲究 “
情景合一”
,中国画论讲究 “
天人合一”

C.
中国艺术家无论是以“
移情”
的态度看待自然,还是以“
直觉”
的方式把握对象,都很容易达到情景合一的“
诗画意境”

D.
中国其他艺术也和诗画艺术一样,都有意境可言。就其化空间为时间而言,是音乐的;就其化时间为空间而言,是舞蹈的。
参考答案:
1.A
(A
项,偷换概念,这句话在原文中表述的是“
表象”
而非“
意象”
,“
表象”
与“
意象”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B
(B
项,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普遍现象,而非针对中国艺术家。)
3.D
(A
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说西方美学里的“
形象”
是什么。B
项,因果颠倒,中国的诗论讲究 “
情景合一”
,中国画论讲究 “
天人合一”
,不是因为中国诗、中国画都以意象为美学构成,恰恰相反。C
项,忽视条件,原文是说在情景合一和天人合一两种观念的主宰下,中国艺术家不难达到“
诗画意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78472.html

相关阅读:《意象构成》阅读答案
《我为何拒绝速读》阅读答案
《打工族创造的无形资产》阅读答案
《当下文艺批评缺什么:批判精神不断弱化》阅读答案
“中和位育”阅读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