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晓蕊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事实上,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是让我头疼的学生。
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移,很明显他的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的火气“
腾”
的冒上来,大声说:“
李想,我刚才读到哪儿了?”
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
读的什么?没听到啊。”
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我气得不知说什么好,示意他坐下,告诉他认真听讲。这样的事情反复多次,成绩自然好不了。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挂了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
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
不信你不哭。”
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
为什么打人?”
孩子们一哄而散,像一群受惊的小兔子似的,转眼没了踪影。
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一下子,我心里觉得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一个周未,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暗。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
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
我问。
老人叹气说:“
他爹娘走了五,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a
)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
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打车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
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
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
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泪都没有?你……”
话未说完,便听到一声剧烈的咳嗽声。
他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
我们出去这些,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膀说:“
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
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语文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b)
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
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
他头也不回地说:“
俺娘——
会洗的。”“
娘”
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 摘自《博爱》
第4
期 )
16
、 “
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
挫败感”
具体指什么?(4
分)
17
、 文章(a
)(b)
两处划横线句的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
分)
18
、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我”
,也有人说是李想,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情节或主题简要说明理由。(7
分)
19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
.小说运用第一人称,以“
我”
的所见所闻所想串联情节,亲切自然,便于作者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B
.“
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
,这一细节描写旨在说明艰苦的生活条件是把“
双刃剑”
:能把李想这样的孩子磨练成一个性格坚强的小“
男子汉”
,同时也造就了他桀骜不驯的野性。
C
.小说通过李想听到父母从此不去打工的承诺后“
嚎啕大哭”
与之前不流泪等不同表现的对比突出主题,引出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D
.小说以“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为题,发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又起到串联全文的线索作用。
E
.这篇小说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外貌描写简约而传神;环境描写与情节发展和谐统一。
F
.小说结尾一句的主要作用是暗示“
我”
从教育李想的“
无解”
状态中走了出来,心情变得阳光亮堂。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6
、(4
分)
心理描写(1
分)。想消除孩子内心的忧郁、漠然但最终没有成功的失意(3
分)。
17
、(6
分)
(a
)运用神态描写(1
分)刻画李想因长期缺失父母之爱,内心世界充满极度的孤单、无助、忧郁、冷淡和对周围人的不信任感(2
分)
。
(b)
神态描写(或环境描写)(1
分),衬托出李想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亲情时愉悦的心情(2
分)。
18
、(7
分,支持任何一个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例:“
我”——
小说依次写“
我”
发现李想的反常,家访探因,明白反常原因等情节,“
我”
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情节发展的始终。
李想——
小说的主题是:父母的爱和呵护是谁也替代不了的,包括爷爷、老师、伙伴。而这一主题正是通过写李想前后不同的表现来反映的。故事的主角应该是李想。
19
、(4
分,选对一项给2
分)B F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80864.html
相关阅读:《琥珀手链》阅读答案
《不染》阅读答案
小说阅读的方法
《不安的“出逃”》阅读
《祥和镇的怪事儿》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