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诗人们不写诗赞美一下被窝,是奇怪的事。有一阵儿,报上说诗人们由于缺少题材在苦恼。一窝蜂地写过麦子,又写土地与河流。
②
我不知写诗是怎样一回事,也不知诗人那边有什么说道。要是有人请我写诗,我会毫不犹豫地提笔写一首赞美被窝的诗。为什么不呢?
③
我在童最迷恋的就是被窝,它既是寒夜中温暖所在,又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北国太冷了,从雪地里回来的孩子,连汤带饭吞咽一通,然后把浸透了汗水的毡鞋垫拽出来在火炉上烤。那时没有电视、吃过饭在十五瓦的电灯泡底下看几页书,便是小孩子的夜生活。母亲早早把被子焐好了。像口袋状的被子吸吮
着火炕的热气,这样钻进去时就不冰人肌肤。
④
在北方,掌灯时分,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进了谁家的门,炕上早焐好一排排被子,五色纷呈。炕头一般是爹的,然后是娘,第三必是最小的孩子,其余不论,而炕梢归长男或长女。炕头不光热,又是尊位。老乡恭请客人“上炕上炕”,上的也是炕头。
⑤
满炕的被子,可一观贫富。数量多少是一回事,有的人家六七个孩子,不过三四床被,小崽子伙一条盖。粗精又是一回事,我小时住的盟公署家属院,户主都是干部,但盖缎子被的人家寥寥无几
。而我母亲有一床色调温馨的浅粉色的缎子被。用手一摸,光滑沁凉无比,在冬夏都是一样的。多数人家的被面为一袭花布,图案色彩千篇一律为红绿相间、龙凤盘绕、牡丹芍药。几前,我又在辽东乡间农舍仔细看过这种被面,感到这情调很美。巴黎有些现代派画家如芒·罗西亦喜用红绿对比来渲染情欲。对被子的第三项观察是脏净。被子焐好了,被头就显在枕头上面。也看出这家的境况。
⑥
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了一种满足,这是在童。风雪在屋外的树梢上辗转啸号,我为什么不满足呢?玻璃窗上的霜已遮住了窗花,像一层簇密的白毛。用指甲一划,雪粉簌簌而落。若屋子里烧得够热,玻璃中央会晕染般现出一个黑圆。一次,我忽然想起静夜里的麻雀,这长长的夜,麻雀一定在冻脚。当屋檐之冰可垂一尺的冬天,麻雀故意蓬松毛羽,缩得尽量圆,如一个土豆。而眼睛仍乌溜溜的。太可怜了,它们冷。我不知麻雀的妈妈们知道不知道它们的孩子要冻死了。想着,我哭起来,在炉旁缝袜子的妈妈问:“原儿,你怎么了?”
⑦
我无法回答,闭着眼睛任泪水顺眼角往下流。
⑧
在屋舍、火炉、父母和被窝构成的安谧温暖中,我独钟被窝。它时时是我的朋友。我使劲嗅着被头的气息,这是老朋友的味道。后来在我下乡插队之时,劳累一天钻进了被窝,被里和棉花的气息扑鼻而来时,也流着泪忆念母亲和家。如今童远去,但读书与写作疲惫之极时,净去衣物而入被窝,棉布会轻抚你的脖颈,心里也涌起一份感谢。在所有的老朋友中,被窝是最忠实的老朋友。虽然它足不出户,也没见过世面,勤恳可也,如老仆然。
21
、第⑤段中加点词“寥寥无几”在文中的意思是
(2
分)
22
、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4
分)
23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认为诗人不写诗赞美被窝是因为诗人喜欢“麦子”、“土地和河流”。
B.
文中说被窝“是酝酿童话自娱之所在”这是因为在北方孩子几乎没有夜生活。
C.
作者认为辽东地区的被窝图案色彩很美,因为和西方现代画家风格相近。
D.
本文采用散文的形式,托物言志,赞美了被窝在“我”生活中的重要性。
24
、文章是赞美被窝的,说说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品味语言(7
分)
(1
)第③段中加点词非常有特点,选择一处作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A
、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这是在童。
B
、在童,当我钻进温暖的被窝后,对一天甚至有生以来的情形都感到一种满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第⑥
段中记叙了想到麻雀受寒冷而流泪的事,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
用80
字左右,8
分)
参考答案:
21
.寥寥:很少。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22
.反问(拟人)强调对被窝的感情深厚,对生活状态以至一生都感到满足
23
.
B
24
.作者对被窝数量、质地、脏净做了介绍(
2
分),都是为了表达被窝给人带来家的温馨,从而突出被窝在我生活中的作用
(2
分
)
25
.
(1)
“吸吮”一词用拟人化的写法,很生动的表现了被窝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冰”是名词作动词用.写被窝没有经过“焐”的环节而给人特别寒冷的感觉,非常贴切。(分析词义
1
分,说清特点
1
分,分析作用
2
分)
(2)A
句是倒装句,重点是强调钻进被窝感到满足(
1
分);
B
句描写童生活情景,重点是突出时间“童”(
1
分)。
A
句在文中更合适。(
1
分)
26
.略
[
提示:感点:孩的天真和慈爱之心
2
分,分析
4
分,语言
2
分
]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83089.html
相关阅读:《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阅读答案
《梧桐树 丰子恺》阅读答案及解析
《画家黄永厚》阅读答案
林庚《闲话扬子津》阅读答案
《草原月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