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
)
从
757
11
月到
758
6
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才
32
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
“
禁掖
”
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
“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
避人焚谏草
”
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
“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
像
“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
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至于
“
何时诏此
‘
金钱会
’
,暂醉佳人锦瑟傍?
”
这样的思想实在不高明,尤其是在两京收复不久,胡人势力还相当猖獗、长安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时期。
是凤翔一段的经验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
“
天颜有喜近臣知
”
;他
4
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
5
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还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他有时自己也深深意识到这可怜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
?
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
、一支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儿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凤翔时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
?
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
,进封清河郡公。可是房
?
依然是结交宾客
,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再加上贺兰进明那些人的毁谤,致使他在
6
月里被贬为
?
州刺史
。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人们说他们终日结党成群,乱发议论。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刺史,曾经给杜甫许多帮助的大云经寺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
“
氤氲香气
”
,走出一前曾经经过的金光门,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
“
从容陪笑语
”
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门前写出这样的诗句:
天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9
.
如何理解
“
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
这一句子的含意?
(2
分
)
10
.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
(4
分
)
11
.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
分
)
12
.你认为作者对
“
长安时期的杜甫
”
的描述体现了传记的哪个方面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4
分
)
答案:
9.
“
大的变动
”
是指杜甫因受房?事件的牵连被贬到华州做官一事,作者之所以说是
“
幸而
”
,是表示虽然这件事对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从此杜甫由一个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10
.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生活比较闲散、无聊,为官小心谨慎,把皇上的赏赐视为无上的光荣,虽然也偶尔关注民生困顿,但总的来讲,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出现很多应时之作,缺乏充实的内容,没有以前的诗歌那样的凄苦和沉痛,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11
.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为人民诗人的结论作了铺垫。
12
.作者既描写了杜甫的伟大,也没有回避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局限,这体现出传记真实再现人物的本来面目的特点。如,
“
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
‘
天颜有喜近臣知
’
;他
4
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
5
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
”
。再如,他离开时,
“
心境是很凄凉的
”
。
“
他不能
‘
从容陪笑语
’
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
”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但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从中更能体会出杜甫走出这片狭窄天地的过程越艰难,他的转变才越显得可贵和伟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396848.html
相关阅读:刘贤冰《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阅读答案
张晓风《不朽的失眠》阅读及答案
铁凝《文学花盆》阅读答案
《最美的月亮》阅读答案
《一块石头的幸福生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