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方友
⑴
民国十几的时候,豫东一带活跃着一支女匪。队伍里多是穷苦出身的姑娘,而匪首却是位大家闺秀。至于这位小姐是如何沦入匪道的,已无从考究。她们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打舍绑票,也多是有钱人家。
⑵
女匪绑票不同男匪,她们大多是“
文绑”
,极少动枪动刀。先派一位精明伶俐的女匪徒,化装一番,潜入富豪之家当女仆,混上半仨月,看熟了道儿,定下日期,等外围接应一到,便轻而易举地抱走了人家的孩子。然后托中人送书一封,好让主家准备钱财。
⑶
这一秋天,她们又抱了陈州一富商之家的独生子。那富商是城里的首富,已娶了七房姨太太,方生下这一后嗣。七夫人很有学识,见娇儿被绑,悲痛欲绝,几经思索,便给女匪首写了一封信:
⑷
我愿意长跪在您面前哀求,看在上帝的面子上,把孩子安全地还给我,免除我的痛苦。我以一个母亲和你同属女性的身份,请你三思你所做的事对我全家造成的伤害。我要回孩子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来换回我的儿子,请你告诉我你的条件。
⑸
女匪首看了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很是欣赏,一时来了兴致,便回信一封:
⑹
我不愿跪在任何人的面前,我也不愿别人跪在我的面前。我只请求你看在上帝的面上,把我所需要的东西安全地送给我,免除我的人生之苦。我以一个女性的身份,请你理解你我命运的不同!一哲人说:谁都希望不跟着命运走,到头来,命运却又主宰着那么多人!由于命运之神把我推上了匪道,因而我需要生存和向一切富人报复的愿望比要世界上任何东西都强烈!我愿意为你保全你的儿子,请你拿出三千大洋来,于本月×
日在我随时通知你的地点换回你的儿子!为保险起见,请不要告诉任何人!
⑺
那夫人接到女匪首的信,颇为惊讶!她万没想到女匪首竟也如此知书识礼,文采照人!她产生了见见那才女的心情,当下准备三千大洋,等到匪首的通知,亲自坐船去了城东的芦苇荡里。
⑻
女匪首并不失约,等观察四下无动静后,便威风凛凛地出现在一只小船上。大红斗篷,迎风招展,于碧绿的青纱帐中,犹如一朵硕大的红牡丹,映衬出眉目的秀丽和端庄。七夫人惊愕片刻,才发现那个曾在她府上当过丫环的女匪正逗着她的孩子玩儿,她那颗悬挂的心才落了下来,忙让人亮出大洋,让女匪首过钱。女匪首笑笑,打出一声呼哨,芦苇荡里旋即荡出一叶小舟,上面有女匪二,各佩枪刀,接过大洋过了数,又箭般地驰进芦苇荡的深处,淹没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里。这时候,只见女匪打了一下手势,两船靠拢。那女匪递过孩子,交给夫人。可万没想到,孩子竟不愿找他的生身母亲,又哭又号,紧紧地搂抱住了女匪的肩头。
⑼
夫人惊诧万分,痛心地流下了泪水,对女匪说:“
万没想到,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令我战栗!”
⑽
女匪首大笑,说:“
孩子毕竟是孩子,每一个女人向他施舍母爱,他都将会得到温暖!尊敬的夫人,这些是用金钱买不到的!常言说:生身没有养身重!你想过没有,当你抱走你儿子的时候,我的这位妹妹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⑾
夫人抬起头,那女匪正在伤心地抹眼泪,好似有着和她同样的悲哀!
⑿
夫人感动了,对女匪首央求:“
让这位妹子还回我府当丫环吧?”
⒀
女匪首望了夫人一眼,说:“
由于她已暴露了身份,我认为不太合适!你若想让你的儿子乐乐地回去,夺回那用金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几日!”
⒁
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12.
开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4
分)
13.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
)你们首先绑走了孩子的灵魂。
(2
)生身没有养身重!
14.
结合文本,简析女匪首这一形象。(6
分)
15.
小说结尾写“
七夫人秀眉紧蹙,迟疑片刻,毅然上了匪首的小舟”
,探究这一情节设计的合理性。(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1
)从内容上来说:①
交代了女匪的成分(队伍多由穷苦出身的姑娘组成)、特点(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②
交代了女匪首的身份,引起阅读兴趣。(2
分)
(2
)从结构上来说,①
开门见山,点题,②
为下文写女匪们对陈州首
绑票”
这一情节做铺垫。(2
分)
13.
(1
)女匪悉心照顾关爱七夫人的孩子,孩子对女匪的依恋胜似母子之情。(2
分)(2
)生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养母多,孩子自然对生母没有对养母亲。(2
分)
14.
(1
)大家闺秀:秀丽、端庄,知书识礼,文采照人。(2
分)
(2
)爱憎分明:杀富济贫,不骚扰百姓;虽是绑匪,却对孩子充满了慈爱。(2
分)
(3
)精明干练:分工协作,指挥若定。在女匪中颇有威信,俨然有大将风度。(2
分)
15.
(1
)符合人物性格。①
母爱深沉,她情愿做任何事来换回儿子;②
七夫人有超出一般女性的学识和见解。(2
分)
(2
)符合情节发展的逻辑。①
看到孩子与女匪有情感依赖之后,七夫人想学习亲子之道,真正夺回儿子;②
她与女匪之间建立了基于母爱的信任。(2
分)
(3
)有利于突出作品主旨。①
赞美了伟大的母爱(七夫人、女匪)②
凸显了打破彼此之间的壁垒、超越是非得失的人性之美。(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01201.html
相关阅读:《好心肠的兰奥妮》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日本]川端康成《竹叶》(附答案)
《羊肉饺子》阅读答案
《银行里的小男孩》阅读答案
《随车老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