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翔
(1)不因是泥土的守望者,才热爱每一种庄稼。面对大地上的万物,我一向以为,真正的智者应是那些具体而抽象的粮食。它们全部来自土里,它们简朴单一的形象,会让我心情突然复杂地想些什么。
(2)进入陕北后,这种感觉更是无遮无拦了。那时,我几乎是不知疲倦地把目光放出去,在这片千沟万壑罗织出的大莽原,一心一意地搜寻着:究竟在哪一种作物身上,负有这决土地的真魂呢?
(3)有一次,在一座浑圆的土峁上,看羊群在坡地里吃草。我的初衷,是想让这群似乎不计月,只知缓缓移动的活体,来稳定一下十分浮躁的内心。等我无意识地回过头,却有一片雪白的荞麦花,在我经不住骚动的身后,很热烈地开放着。
(4)这突如其来的画面呵。我想,这是陕北对我的一种神示。我也就决意从荞麦的身上,剥认这个活得艰难而欢畅、贫穷且富有的地方。那一瞬,要不是农家子弟天生对庄稼的爱心,我的不安分的手脚,早将我拖进荞麦地里了,说不定会用不地道的腰鼓舞步,腾起一天的粉尘呢。也就在这时,我才把它当成这片天地中的一种灵物。
(5)让我一眼看中的,正是荞麦的色彩,并自认为它是陕北的圣物,应该在万民之中,万物之上。想想,它一钻出地皮,就是一坡的嫩绿。对于沉积很深的黄土来说,这点绿太单薄了,几乎敌不住黄河上几个浪花的冲刷。于是,它在寸把高的时候,就挣出一坡白色的小花,就让你明白,黄土可以淹没它的绿,但这最单一的白,却是怎么也埋不住的。陕北的亮色,或许就在荞麦开花的月份里。
(6)我第一次看见荞麦花,是在一个沾带着露水的早晨。一坡连一坡的白,一沟接一沟的白,这是北方的雪也落不出的情节呀。听见花间嘤嘤的蜂声,真不知该怎么颂扬了。
(7)对于荞麦,我一直叫它黑麦。在我的诗中,能找到好些关于它的诗句。我也一直把它结出的黑色的颗粒,当作纯情的眼睛去描摹。这是荞麦捐献给黄土的第二种色彩呵。
(8)每每临近成熟的季节,都想从它的枝叶间,找到熟悉或不熟悉的眼睛。有时暗想,这一片荞麦,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睁得很生动的眼睛。老实说,不是我分不清,而是记不住他们一律土黄的肤色和衣着。想起陕北人。我的印象就是一片黄土。唯有他们的眼睛,才像这些熟透的荞麦,闪动在走不完的山坡上,并让人觉出日子在这里,还很坚硬地活着。
(9)雨中的荞麦,更是感人。因为这时在陕北,几乎所有的草木,都失去了往日的风范,面对灰黄的侵袭,它们不抗不争。唯有荞麦,又从头到脚,挣出一身的红色。其实,过不了多久,在经受一场刈割和碾打的痛苦后,也要离开土地,被堆在一个破败的角落里,成为旧的风景。荞麦不管这些,荞麦要以一种铁红之色,为被秋雨浸淫得太冷清的大地,裹缠上一圈温暖的腰带。
(10)面对雨中的荞麦,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坡击打腰鼓者。白色的头巾和褂子,黑色的布鞋和裤子,红色的腰鼓和腰带,这是他们一身的色彩呵,这也是荞麦的色彩,也是这块被黄土和黄风,吹刮得十分苍老之地的几种最生动的色彩。
(11)荞麦呵,你是我与陕北对话的唯一的选择。面对一次次人心与地心的交合,面对一场艰难的灵肉之旅,谁能阻挡我摒弃众多的俗物,接受你花雨般的淘洗?此刻,站在被五谷覆盖着的山坡上,我渴望倒进荞麦初熟的怀里!
(12)荞麦,当我从情感的档案里,拣出这些方正的汉字时,我知道,你黑色的眼睛,就落在我捏笔的手指上。
1. 第(2)段中的“这种感觉”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2.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让人觉出日子在这里,还很坚硬地活着。
(2)我知道,你黑色的眼睛,就落在我捏笔的手指上。
3. 文章第(4)段说作者因为爱惜庄稼而控制住自己没有跳进荞麦地,第(11)段却说渴望“倒进荞麦初熟的怀里”,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6分)
4. 作者说“我也就决意从荞麦的身上,剥认这个活得艰难而欢畅、贫穷且富有的地方”,结合文意,概括说说作者最后从三色荞麦身上“剥认”到了些什么?(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1. (1)“这种感觉”指作者想寻找到负载着陕北这块土地真魂的某种作物的强烈愿望。(2)①表现了作者对陕北的热爱之情②为下文表现作者从三色荞麦身上感悟出的象征意义做铺垫。
2. ①在这块贫穷而艰难的黄土地上,陕北人还顽强坚韧地生存着口②陕北人淳朴、乐观、坚强的精神世界,让我禁不住要写文章歌颂他们。
3. 第4段想跳进荞麦地的念头,表现作者因找到负载土地真魂的作物而无比欣喜的心情。第11段表现的则是作者被荞麦身上负载的意义“淘洗”后产生的热爱之情和归属之感。
4. ①白色的花、黑色的实、红色的秆,象征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②三色荞麦,是顽强不屈地生活在艰难而贫穷的土地上的陕北人民的象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05229.html
相关阅读:刘醒龙《滋润》阅读答案
王安忆《话说父亲》阅读答案
余秋雨《都江堰(节选)》阅读答案
贾平凹《三游华山》阅读答案
《大美之美》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