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山
罗西在送儿子上大学的一个星期之后,在晚报上刊登了征集驴友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的启事。罗西喜欢旅游,特别是喜爱骑自行车旅游。罗西早就想骑自行车去拉萨了。妻子问他,为什么要去拉萨?罗西说,有人问一个登山家,你为什么要去登山?登山家说,因为那座山在那里存在着。罗西的妻子想了半天,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罗西。
罗西的启事登出来后,很快就收到了几个驴友的电话,表示愿意和罗西一起骑自行车去拉萨。几个人还一起推举罗西为召集人。罗西非常高兴,拟定了具体的计划,并且开始付诸行动。
罗西的妻子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罗西的妻子知道这件事后,和罗西大吵大闹起来。罗西的妻子说,儿子才刚刚考上大学,光本科就得四,得花多少钱?罗西说,儿子上大学的钱不是早就存在那里了么?妻子说,读完本科还要读研究生,读完硕士还要读博士。再说,读完博士还要找工作,还要结婚,还要买房,你想没想过,这些事得多少钱?罗西笑了,说,结过婚还要生儿子呢,生了儿子还要生孙子呢,你累不累呀?妻子说,我不跟你耍嘴皮子!只要儿子大学没毕业,只要儿子工作没找好,房没买,婚没结,你休想离开这个家。等儿子大学毕业找了工作,买了房,结了婚,你爱上哪上哪儿,你哪怕是去阿拉斯加呢,我也不拦你。罗西哈哈地笑了,照你这样说,我一辈子不是卖给你啦?妻子说,我还卖给你呢!人家马丽早就住上了别墅,开上私家车了。马丽是妻子闺中密友。妻子还把双方的父母都叫到一起,说,你要走也中,咱先把婚离掉再说。
于是,骑自行车去拉萨的事只好泡汤。
这事本来就是罗西挑起来的。罗西去不成,那几个驴友也一时有些泄气。但驴友中的一个晚报社的首席记者叫杜平的,不服气,说,咱离了罗西就去不成拉萨了?咱非去不行。咱不但要去,还要搞得轰轰烈烈的。于是,杜平接替了罗西,成了驴友们的头头。杜平到底是晚报社的首席记者,懂得舆论的重要性。驴友队出发那天,在世纪广场那里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连市委宣传部部长都到了场。
不仅如此,晚报特意辟出了专门的版面,刊登杜平撰写的旅途见闻的文章。这个专栏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有的人甚至跑到报社说,我买晚报就是冲着这专栏的。这个专栏在晚报上一直持续了半多时间。驴友队从拉萨回来之后,杜平还把那些文章汇集成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骑自行车去拉萨》。
再说罗西,不管怎么说,骑自行车去拉萨这件事是由罗西挑起来的。没有罗西就没有驴友队的拉萨之行。驴友队出发那天的欢送仪式,罗西是参加了的。不仅参加了,还发了言。罗西的发言十分简单。只有短短的几句话。罗西是这样说的:骑自行车去拉萨,是我多来的梦想。今天,我的这个梦想,就要由你们付诸实施了。我非常羡慕你们。但是,我要说,只要我不死,我还活着,总有一天,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说罢,罗西的眼泪“
哗哗”
地流下来了。罗西的话,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而且,从那天开始,罗西在家里该干啥干啥,但就是不说话,一句话也不说了。妻子知道罗西在赌气,也不理他。
驴友队从拉萨凯旋归来的第二天,罗西失踪了。罗西的妻子知道罗西肯定是去拉萨了,就找到罗西的爸爸,问怎么办?罗西的爸爸说,还能怎么办,我权当是没有他这个儿子。罗西的妻子问,找不找?罗西的爸爸说,找个啥,不找!我生的儿子我知道,王八蛋是个犟种,十头牛也拉不回来。
于是,就不找。
谁也没有想到,罗西这一去竟是八。
八后,当罗西出现在家人面前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西藏人,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也黑红,身上有一股浓烈的羊膻味儿。那时,罗西的儿子已经念完了博士,并且已经娶妻生子。罗西说,儿子,爸爸对不住你。说这话的时候,罗西流出了眼泪。没想到,儿子哈哈地笑了。儿子说,爸爸,你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爸爸。我要告诉你我的一个决定,等我的儿子考上大学以后,我也要骑自行车去拉萨!说完这句话,罗西父子两个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
.妻子对罗西去拉萨的强烈反对,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着的保守观念——
安于现状,不求探索,还能讲出充分的理由。
B
.市委宣传部长也参加了欢送仪式,表明党的领导机关对民间自发旅游的重视和支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罗西去拉萨的决心变得愈发坚定。
C
.罗西在欢送仪式上的简短讲话,表现了他对拉萨的向往和去拉萨的决心,也为后文他的失踪埋下伏笔。
D
.八后的罗西,已经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西藏人,这样的变化,表明了罗西已经在拉萨获得野性,回归了本源。
E
.小说以罗西去拉萨为线索,穿起了准备去拉萨、去不成拉萨、送别人去拉萨、终于去拉萨等情节,构成了完整紧凑的故事。
(2
)小说中写了驴友、晚报记者、晚报读者、儿子这些人对罗西“
去拉萨”
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
)主人公罗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
)对于骑自行车去拉萨这种现象,诸如登山、漂流、环球航行等,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人类向自然挑战,也有人认为是人类向自身挑战,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观点,你同意哪种看法?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
)CE
(答C
给3
分,答E
给2
分,答A
给1
分)(A
偏颇;B
强加因果;D
不合文意)
(2
)用次要人物衬托主人公。驴友作为支持者,记者作为接续者,读者作为关注者,儿子作为赞赏者,从不同方面突出主人公“
骑自行车去拉萨”
的主张和行为所具有的代表性。(3
分)深化小说主题。表现出我们这个有民族越来越多的人内心充满挑战的渴望。(3
分)
(3
)具有冒险和探索的精神——
;具有挑战精神——
;具有倔强的性格——
;具有坚强的性格——
。(答3
点即可,每点2
分,其中概括和简析各占1
分。“
隐忍执着”
亦可)
(4
)以话题集中、言之成理为基础,有观点2
分,结合文章3
分,联系实际3
分,8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20919.html
相关阅读:《进出两关》阅读答案
《倒春寒(漠歌)》阅读答案
《泰山之恩》阅读答案
《客座黄山有感》阅读答案
《青藏公路上的等待》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