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继聪
①“很喜欢炊烟的味道!”一位萍水相逢的朋友说。她说出了我心底的话。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②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
③每次乘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会经过很多村庄。我总是会睁大眼睛,很惬意地欣赏村庄。
④我羡慕这些庄户人,一家人守着一缕香喷喷的炊烟,就是守着幸福。离开一座城市,我总是很激动,因为我又可以靠近一缕缕温暖的、香喷喷的炊烟。每当接近一座城市时,我总是会不断地回头,目光总是不愿离开那远去的炊烟,就好像每次离家时,总不愿放开母亲温暖的手。
⑤十三岁以前,我曾拥有过一缕炊烟。那是从滇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升起的炊烟。守住一缕香喷喷温暖暖的炊烟,当然也就守住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⑥青涩的少时代,贫穷与欢乐共存。每到农忙,学校都放假回家,即使上学作业也寥寥无几,没有任何负担,给了我们这些“半截缸”疯跑玩耍的机会。记得最清的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酷夏,一连几天的雨下个不停,我们几个小伙伴在村里玩游戏玩腻了,不知谁出了个主意,何不趁着下雨去偷黄瓜吃,于是一呼百应。看菜园的于老头因为雨天也没有出来?望,坐在屋里发呆,我们几个毛孩子趁机下手,黄瓜架不高,尽管小心翼翼、蹑手蹑脚,但不知谁不小心“扑腾”一声把黄瓜掉在地上,惊动了于老头,他疯一样从屋里出来,边骂边追,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背起自己的猎物撒腿就跑。慌不择路,从小河里窜过去,身上、脸上布满了泥水。他毕竟是上了岁数的人了,哪是我们的对手,眼看追不上就停了下来。于是我们带着胜利的果实回到了家。
⑦从十六岁开始,我离家到更远的城里读书,就离我所熟悉的炊烟越来越远了。上大学的时候,尽管庞大的食堂里有几十种菜,只有角落里那位大妈常摆的一小盆腊肉最受我的青睐,它久经炊烟熏炙,自然有了炊烟的味道。吃着腊肉,我可以暂时忘记孤独,会想到炊烟,想到家乡的村庄和亲人。
⑧工作后,一个人孤零零生活在这冷冷的城市,我常常会怀念小时候扶着灶头,一边添柴,一边煮腊肉的日子。腊肉香,炊烟也香,我知道这只是我心理上的感觉。那时家里有时烧辣椒秆、烤烟秆,烟常常熏得我眼睛生疼,鼻涕涟涟。于是,每隔一段我都得回家一趟,否则我就会无心做事。那是因为我离炊烟、离村庄、离家、离母亲太久了。我急切地赶回村庄,随着村庄和一缕缕炊烟越来越近,浑身就有一种温暖踏实的味道。我一踏进家门,母亲就会急急地去拾柴,生火,为我做饭,尽管我一再表示自己吃碗开水泡饭就行了,但她仍旧会急急地到地里去拔蒜苗,因为她知道我爱吃腊肉炒蒜苗。
⑨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天涯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故园炊烟梦里萦,心乡有此影!也许,在各种清洁、高效能源走入了千家万户的今天,已很少有人对炊烟有什么感情,但我对炊烟的情感依然如故,万分牵挂。炊烟是乡村的丝巾,炊烟是母亲伫立街头呼唤儿女的回音,炊烟是古典田园诗的韵脚,炊烟是流传在土地深处的民间摇篮曲的一部分。
⑩如今我的笔下,炊烟依然是天下苍生的一根命脉,血液一样写在土地上。行书叫温暖、楷书则叫骨架一样凝重的古训,明明暗暗,昭示千秋万代。没有炊烟,我魂魄里总有种漂泊无依的感觉。在故乡的袅袅炊烟里,做个黄粱梦,也美在心头!
(摘自《流行哲理小品(中国卷)》中国三峡出版社,有删改)
37. 下列对“我爱曲曲弯弯从村落农家升起的炊烟,更爱炊烟的味道”这句话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守住炊烟,就是守住幸福。
B、炊烟里有童趣、童真的美好味道,更有对故乡朋友深沉的怀念。
C、炊烟里有饭菜的香甜的味道,侧面反映出作者对城市饮食的不习惯。
D、炊烟里有故乡温暖踏实的味道。
E、炊烟里有老母亲浓浓的关爱之情。
38. 文章题目是“炊烟的味道”,第六节却花大量笔墨写童趣事,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9.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怀旧”?为什么?。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答案网整理
37. B、C
38. 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幸福温暖的味道;(1分)写童的趣事,突出了童的快乐(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童生活的怀念之情。
39. 不是。文章有怀旧的情绪,但并非全文的主旨;(1)城市太现代了,也太冰冷,需要那一缕炊烟温暖心灵。作者笔下的“炊烟”被赋予了非常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作者思乡爱家、歌颂母爱的情怀。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22858.html
相关阅读:《黄酒 邹汉明》阅读答案
《进出两关》阅读答案
《谜题》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背水的日子》附答案
《蹦蹦跳跳的游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