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
①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
叶圣陶也在这儿。”
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
怎样一个人?”
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
一位老先生哩。”
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
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
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
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
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
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
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
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
要不要去看看他们?”
他皱眉道:“
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
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也是朋友拉去的。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
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
⑥
十六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
老先生”
。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
作达”
,所以仍然——
也许格外——
是可亲的。
⑦
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圣陶这几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
以半醺为度”
;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
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
17
.文章第①
段叙述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本段起到什么作用?(4
分)
18
.请结合全文内容,概况叶圣陶先生的性格特点。(6
分)
19
.本文叙述叶圣陶的事例时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找出其中三处。(3
分)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过:“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有人说本文就是这么一篇“
大家之作”
,你如何看待?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7
、答案:①
本段主要通过刘延陵的介绍和自己的亲见,交代作者对叶圣陶的整体印象。(2
分)②
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与下文写“
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
老先生’”
形成照应。(2
分)
18
、答案:①
朴实寡言。如“
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
大家2
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
,为“
我”
饯行的朋友都“
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
19
、答案:①
他和蔼沉默的性情与对风潮强硬办法的支持,对妥协论者的愤怒;(1
分)②
在杭州与朋友们朝夕不离与拒绝回访学校当局;(1
分)③
有规律的生活与为陪朋友们打破生活习惯。(1
分)
20
、答案:我同意这种观点。(1
分)从语言来看,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作者始终平平道来,如叙家常,如“
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
、“
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
等语言,便如同人们的日常对话。(1
分)从选材来看,作者选取的也都是些日常生活中极平常之事,看似松散,但由于作者对人物非常熟悉,将人物性格特点作为主线贯穿始终,却能够写出人物的神韵,写出人物的特色。(1
分)本文看似结构平朴,语言素淡,却写活了一位质朴亲切的“
老先生”
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的思念与敬慕之情,情真意切,淡远幽长。(2
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28923.html
相关阅读:《泰山赋 李木生》阅读答案
《黄土(邹志安)》阅读答案
《水的行走 沈念》阅读答案
《水乡的日子》阅读答案
《文哲季羡林》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