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分)
稻草人
刘国芳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
不要乱跑。”
又说:“
乡下脏,要注意卫生。”
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
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了。不仅在村里走,还出了村。在村外,孩子看见田里站着一个人,一个很难看很难看的人。孩子有些害怕,不敢过去,站在那儿看。看了一会,孩子明白了,那不是真的人,是一个稻草人。孩子在童话书上看过稻草人,童话书上的稻草人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很好看。但这个稻草人和童话书上的稻草人完全不同,这个稻草人穿的衣服破破烂烂。孩子后来走过去。
孩子跟稻草人说:“
你怎么穿得这么破破烂烂呀
?
”
孩子又说:“
噢,是乡下没有好衣服穿吧
?
”
孩子有好看的衣服,孩子母亲给他捡了一堆衣服来。孩子随后跑回去拿了一件衣服来,然后穿在稻草人身上。穿好,孩子说:“
现在你好看了。”
孩子这天还看见几个稻草人,这些稻草人,全都穿的破破烂烂。有一个稻草人,身上的衣服只是一块布。孩子就跟这个稻草人说:“
乡下没有衣服吗
?
”
说着,孩子又跑回去,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孩子的衣服红的黄的绿的都有,把这些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稻草人也就像童话书上的稻草人一样红红绿绿很好看了。
这天傍晚,孩子的外婆跟孩子洗澡换衣服时,发现孩子包里的衣服少了很多。外婆就问着孩子说:
“
你衣服怎么少了?
”
孩子说:
“
我给稻草人穿了。
”
说着,孩子牵了外婆去看稻草人。看见稻草人,外婆也觉得稻草人好看。外婆说:
“
这些稻草人还真好看哩。
”
说着,外婆就动手把稻草人身上的衣服脱下来。但孩子不肯,孩子说:
“
干嘛要脱下来呀?
”
外 婆说:“
你母亲看见了会生气的。”
孩子说:
“
她不知道。
”
外婆不再坚持了。外婆说:
“
那明天再来脱下来。
”
但第二天一大早,孩子的母亲就来了。母亲不放心孩子,开车来看看。在村外,眼睛有点近视的母亲就看见孩子站在田里。孩子的母亲很生气,停了车走过去,但近了,孩子的母亲看见那是一个稻草人。但很快,孩子的母亲认出稻草人身上的衣服是孩子的衣服,这衣服是她买的,她当然认得。孩子的母亲怔住了,不知道孩子的衣服怎么会穿在稻草人身上。
再往前开,孩子的母亲又看见孩子站在田里。走过去,发现这也是一个稻草人,这稻草人同样穿着孩子的衣服。接着,母亲又发现孩子站在田里,但走过去,这还是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后来,母亲就看见孩子了,这不是稻草人,是孩子真的站在田里。孩子也是一大早就往外面跑,看见田里麻雀多,就站那儿赶麻雀。母亲看见了孩子,但做母亲的以为这是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母亲懒得停车了。
但到家时,母亲没见到孩子。母亲于是很不高兴地跟孩子的外婆说:“
跟你说了。别让孩子到处跑,你怎么还让他乱跑
?
”
孩子的外婆说:
“
村里的孩子也是到处跑,村里又没有河,不要紧。
”
孩子的母亲说:
“
谁说不要紧。
”
说着,母亲去找孩子。终于,孩子的母亲看清了,那个站在田里赶麻雀的稻草人就是孩子。母亲便过去打了孩子一巴掌,凶着说:
“
站在这里做什么呀?
”
孩子说:
“
赶麻雀。
”
母亲说:
“
你以为你是稻草人呀?
”
说着,母亲一把拉走了孩子。孩子的外婆这时候走来了。外婆说:
“
你等一下,我把那些衣服收起来,你带回去。
”
孩子的母亲说:
“
稻草人穿过的衣服怎么还能穿,不要了。
”
说着,孩子的母亲发动汽车,把孩子带走了。
他们走了,把孩子的外婆一个人扔在田里。呆呆地,孩子的外婆在那儿站着。不远的地方,就有一个稻草人,一个穿着孩子衣服的稻草人。孩子的外婆看着这个稻草人,看着看着,老人就觉得,是孩子站在那里
……
(选自《微型小说赏析》)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小说中的“
孩子”“
一大早就往外面跑”
,还把自己的衣服给稻草人穿,说明对自由的和未知环境的喜爱是儿童的天性。
B
.小说中的母亲不愿意带孩子去外婆家,“
总是说乡下脏”
。她对自己的母亲话语专断,颇为冷漠,文中批评了她这种不尊重长辈的表现。
C
.孩子的外婆是小说的次要人物,起着陪衬烘托的作用。她爱护孙子,但是又忌惮在城市里有钱了的女儿,这是一种两难,这种两难显出了这个人物身上的软弱。
D
.在这篇小说里,冷漠和热情并立,宽容与苛刻共存。尖锐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勾勒出极富生活真实感的生活实景。
E
.在小说的末尾,孩子、母亲、外婆、稻草人全部被纳入了一幅完整的场景描写,最后用外婆的神态描写结尾,使得小说的主题表达含蓄而深远。
(2
)小说以“
稻草人”
为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
分)
(3
)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说一说小说中的“
母亲”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
分)
(4
)有人读过这篇小说后认为小说折射出了城市化的中国现实社会的普遍现象,有人则认为小说反映的其实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哪一种观点更接近你的阅读感受?
为什么?
(8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33893.html
相关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证明》附答案
《排斧 徐习军》阅读答案
(美国)兰斯顿?休斯《拯救》阅读答案
《逗乐 〔法〕莫泊桑》阅读
节选自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