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分).
1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
)-(
4
)题。(
25
分).
橘
子
李培俊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
S
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
!
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
!
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了一下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
……
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
2
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
2
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
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
8
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
4
。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
2
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留给摊主的那张。几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
.小说开头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逃亡者粗略的形象轮廓,同时这段肖像描写也暗示读者这个逃亡者的身份和经历,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
.第一段中的对
“
他
”
动作的细致刻画给人
“
惊心动魄
”
之感,
“
下意识
”
和
“
犹豫着
”
这两个细节可以看出
“
他
”
心中的矛盾和挣扎。
C
.两天后,
“
他
”
又来到水果摊前想对摊主表示感谢并想再要几个橘子,但顾忌到自己的身份只能欲言又止。
D
.
8
后,为了立功减刑,在劳改农场服刑的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避免了一场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E
.这篇小说选材独特,构思颇具匠心,通过设置悬念和伏笔,使作品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是一篇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作品。
(
2
)小说为什么要以
“
橘子
”
为题?请结合作品做具体分析。(
6
分)
(
3
)作者的初稿里,小说的结尾原来还有这样一句话:
“
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
”
这句话是否应该保留?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
4
)美国作家马克
·
吐温说:
“
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
你是如何看待人性中的善良的呢?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你的经历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
8
分)
参考答案:
11
.(
1
)【答案】答
B
给
3
分
答
E
给
2
分
答
A
给
1
分
答
C
或
D
给不给分
【解析】
A
项的肖像描写细致入微,不是粗略的形象轮廓。
C
项基本正确,但
“
再要几个橘子
”
理解不当。
D
项因果倒置,
“
立功减刑
”
是挺身而出的的结果。
(
2
)【答案】
①
橘子是小说的线索。通缉犯因为橘子结识了摊主,因为摊主给他的橘子而感受人间的善良。
②
以橘子为题,看似平淡无奇,但却能够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
每答对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标题是物品的通常就是线索。
(
3
)(
6
分)【答案】
①
保留。(
1
分)
“
他卖起了橘子,在摊主原来摆摊的地方。
”
和作品开头摊主摆橘子摊用善意挽救他的灵魂构成完美的照应,使作品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2
分);
“
他卖起了橘子
”
也表明他在传承摊主善良的品格,使作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3
分)
②
不保留。(
1
分)小说以
“
他捧着钱和报纸哭了,跪在摊主的遗像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
结尾已经足以体现作品
“
善良拯救灵魂
”
的主题,(
2
分)小说的矛盾冲突已经完全解决(
1
分),情节结构很完整(
1
分),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也塑造得比较丰满。因此不必保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从章法结构入手,考虑情节的完整和主题的表达。
(
4
)(
8
分)【答案】示例:我认为善意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善良的人在行善的时候也把善意传播开去。就像小说中的摊主,他只是出于善意给通缉犯的两个橘子,却触动了通缉犯内心的善意。于是通缉犯选择特殊的方式报恩,并且下定决心做一个善良的人;他在劳改农场挺身而出正是摊主的善行净化灵魂的结果。小说最后,摊主弥留之际的决定让通缉犯的情操变得更加高尚,灵魂更加纯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果能够多向人表达善意,多施与善行,不仅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情操,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
观点明确,给
2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
分。
【解析】将题干中
“
善意产生善行
”
的表述和作品的主旨
“
善良拯救灵魂
”
结合起来思考作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43935.html
相关阅读:《修鞋的 筱敏》阅读答案
《抢盐 刘永飞》阅读答案
《船魂 王海群》阅读答案
《笑者》阅读答案
李培俊《雪地上盛开的鲜花》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