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艾禾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
1916
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陶希圣先生对那时的北大曾有这样的回忆:“民国初,贵族子弟仍然不少。……两院一堂是八大胡同(
当时的妓院集中地)
受欢迎的重要的顾客。一堂就是北京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的这种腐败名声,蔡元培早有所闻,朋友们也劝他不要去,担心他“进去了。若不能整顿,反于自己的名声有碍”,然而蔡内心里已经下定决心。实际上,“教育救国”的理念,是蔡元培自戊戌变法失败后一直坚信不移的信念。
12
月26
日
1
月4
日
蔡元培
月4
日
月11
日
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而胡适当时不过是个
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实行教授治校,也是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的。在蔡任北大校长期间建立起教授会、评议会,各科学长由教授会公举等举措,都是对德国大学管理方法的仿效。据时
讲到蔡元培与北京大学,就必然讲到五四运动。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孕育了丰厚的文化背景,而五四运动本身,也直接与蔡元培相关。
5
月4
日
5
月4
日
在社会的强大舆论压力下,被捕学生于
月7
日
月8
日
1923
之后的蔡元培,人或在海外,或在国内办大学院和中央研究院等,已不再管理北大校务,但是,北大却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伟大的教育家。
(
选自《新闻周刊》2006
第5
期,有删改)
13
.身为北大校长蔡元培的行为和措施改造或影响了北大,“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请问以下不在其列的两项是:(5
分)
A
.戊戌变法失败后,蔡元培一直坚信“教育救国”的理念。
B
.为了引进陈独秀,蔡元培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促使北大“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形成。
C
.蔡元培在国外留学期间感悟到实行教授治校的好处。
D
.
5
月
4
日
E
.蔡元培却于
5
月
8
日
14
.聘任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精神的体现。同是写蔡元培引进杰出人才,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15
.学术界公认蔡元培先生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你的看法如何?
请结合文本,予以简要论述。(6
分)
参考答案:
13
. AC
(均不属“措施或行为”)
14
.写引进陈独秀主要通过对蔡元培细节性的行为的描写,表现了蔡元培求贤若渴的诚意和胸怀;写引进胡适主要通过引用胡适纪念性的话语,侧面表现了蔡元培独具慧眼,不拘一格吸纳人才的博大胸襟。
15
.①他有人格魅力,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如他不做官,也要求学生们不做官;愤然辞职,不与腐朽的统治者同流合污等;②他有坚定的“教育救国”的信念。③他尊重学术,尊重人才,胸襟博大,容纳百川,不拒细流。如引进陈独秀与胡适等不同风格的人才。④他热爱学生。如想方设法营救被捕的学生,对学生一片赤子之心等。⑤他博学,学贯中西,善于借他山之石,来塑造北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50249.html
相关阅读:《大美之美》阅读答案
《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箫》阅读答案
《白雪红灯的》阅读答案
《镶嵌在墙上的黑板》阅读答案
《“有态度”的文化》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