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惟群
(
1
)奈尔森海湾(
NELSON BAY
)有个“贝壳博物馆”,应该值得去看,特别是孩子。但我们去时,一看地址,意外发现“博物馆”就在我们临时借住的这条街上。很是诧异,这街两边都是民房,这两天左进右出很多次,没见有这么个地方呀?车在街上开了个来回,没找到,再开个来回,还是没找到。没信心了,我将车停路一边,征求家人意见,是放弃还是继续找。正商量着,儿子的眼睛突然一亮,手指跟着一指,喊道:“看!”
(
2
)跟着他的视线看去,就在我们停车这幢屋前,一块残破的门板斜靠在墙根处,板上歪歪扭扭抹了“
MUSEUM
”(博物馆)几个红漆大字;再看,左上角还有个小小的、同样歪扭的“
SHELL
”(贝壳)字样……
(
3
)没什么可疑惑了,却还是疑惑。
(
4
)这博物馆让人想不起博物馆。要说与左右民房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更小些,更破些,更老式些,而且,不是砖房,是板房。看手表,离开门还差五分钟。一家人谁也不说话,相互张望着,等着。等得疑疑惑惑,不踏实,似乎这幢海边小街上的破旧小屋的门就该这样永远永远地关着。
(
5
)然而,九点一到,听到动静,很准时。“叽嘎”一声响,门慢慢的、懒洋洋地开了,开得似没什么信心。渐渐打开的门缝里,慢吞吞地探出一头白发。一定没想到屋外已有人,见我们,先一惊,一头白发一颠,跟着往后急促说了句:“已经有人了。”说完赶紧回过来,把门开大。老人身后,黑洞洞的门框中,隐隐约约现出张脸,一张拉开了笑的老妇人的脸。
(
6
)“正好,一分不差。”我和太太尽量轻松地笑说,一边招呼两个一旁已看得愣了眼的孩子进屋。
(
7
)这是一般住家的单门,窄窄的,老人侧身让我们进去。
(
8
)扑面而来的是股让人说不出话的感觉。“博物馆”是个前居后铺的房间,不过十几平方米。房屋很简陋,抬头可以直接看到房顶的尖角木梁,看到木梁上盖着的瓦片,以及瓦片上的蜘蛛网。地上,铺的是过时已久的塑料地板,人造材料,经过日月磨砺,泛出一层旧黄,许多地方均已开裂,好几处还掉了角。中间是个玻璃柜,那柜特别旧,本木颜色已发黑,显得脏。四周靠墙还有一圈相似的柜,比中间的扁一点、矮一点,也是玻璃的,也老得旧得像掉了牙的站不稳的老人。
(
9
)“你们是第一次来还是以前就来过?”老人跟在后面问。
(
10
)“是第一次。”我太太说。
(
11
)“第一次的话,大人要交五角钱会员费。”老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赶紧又补充道,“当然,会员费是永久性的,以后任何时候再来,都不用再交。”
(
12
)五角钱,等于不交,还是永久性的,且仅限大人。听得人心里闷闷的,躁躁的。
(
13
)孩子一进门,便被橱子里排满的贝壳吸引住了,先前还是木愣愣的目光即刻亮了起来,他们相互对望着,压低声音说话,轻手轻脚趋步上前。
(
14
)玻璃柜中放着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贝壳。仔细看,很漂亮,有的像古罗马骑士的头盔,有的像美妇人的笑靥,有的像少女流线型的围巾,有的像长毛绒球,有的像星星,有的像公鸡头上的鸡冠,还有的像古典式的中国灯笼……
(
15
)“这里一共多少品种?”我问。
(
16
)“大约一千五百种。”
(
17
)“都是哪找来的?”
(
18
)老人告诉说,这些贝壳都是他父亲生前收集的。他父亲一生喜欢海,当过海军,终漂泊海上。这些收集来的贝壳都生长在不同海域的深海,拾取它们必须潜到很深的海底。他父亲退役后专门学了潜水,然后去了世界各地,到各种不同的深海底去寻找它们……后来就开了这家贝壳博物馆。
(
19
)“那该是很久前了吧?”
(
20
)“是的,很久了。”
(
21
)“你呢?你有没有收集?”
(
22
)“也收集,但很少。因为很难。我从别人那买了些。当然,都是相对大路货的,主要用作买卖。”
(
23
)再看橱窗里的贝壳,我注意到,每个贝壳下都有一张小纸条,用玻璃胶粘在底下的玻璃上。纸条已很黄,有的已发黑,上面有钢笔字迹,很漂亮,很潇洒,写着贝壳的名称,来自什么地方等等。大多数笔迹已模糊,上面落有细细的灰尘,看不太清。——想必,这些都是他父亲的手迹。
(
24
)“这店开了多久?我是说,自你接手后。”我忍不住又问。
(
25
)“
30
,已有
30
了。”
(
26
)“
30
来你就一直守着这个店?”很想这样问,很想,却终究没问。我改口道:“挺好的,住这么个漂亮宁静的海滨小镇;拥有这么多漂亮贝壳,还能不断看到来自各地的游客……”我觉得说不下去了。
(
27
)可是,老人似乎因我的话高兴起来。“是的,”他说,“这确实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很难找到比这更好的了。我在这里生活了
70
,偶然离开几天,都会不习惯,会急着赶回来。这么个小店,虽然不赚什么钱,但够用了,让我满足了,而且,我喜欢这些贝壳。”
(
28
)“是的是的,这地方很漂亮……”我连连应着,心里感到的则是一个人的寂寞。
(
29
)儿子看中一个小贝壳,我拿了去付钱。挺不好意思,就买这么个小东西。他并不介意,似乎习惯了。从橱柜上拿起一副黑框老花镜,架在鼻梁上,身体退老远,眯着眼,辨认价钱,然后,一边和我们说话,一边找出一张过期报纸,撕了半页,把贝壳包起来……我说:“我们还会再来;怎么说,我们也已是这里的会员了。”说这话,我是想使自己显得轻松些,可话一出口,觉得一点不轻松。
(
30
)道过别后,我们走了。走了几步,偶一回头,看见门框中那张白晃晃的脸,拉开着像先前一样的笑,笑得很真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77916.html
相关阅读:《国学大师钱穆》阅读答案
《只取千灯一盏灯》阅读答案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乾》阅读答案
《哀枫树 梁实秋》阅读答案
《屋檐的境界 陈紫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