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题。
喜马拉雅的星星
凌仕江
没有星星的夜晚,就像没有恋爱的孩子一样孤单。
喜马拉雅山的皮肤被太阳和冷风削铁如泥,显得十分苍黄又遥远,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感觉生命处于旧了的悲怆状态,像一个老态龙钟的人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
粗粝的沙子,总是趁着晚霞的万道余晖,迷进人的眼底;那神兵和天边的星星,却以各自的心灵,坦然、愉快地交流着。虽然旁边连一棵作为背景的树也没有,但只要到了一定时辰,神兵一站到那个位置上,他就会被一片单色的天宇填满——星星。这两个像土特产一样的小字,笔画如经文繁杂,藏在喜马拉雅厚厚的册页中。
让这两个小字不断散发光芒的是哨兵背上的一杆枪
。
傍晚,太阳神遗漏下轻薄的光束像一条条倦怠的蛇消逝在屋脊,银色的鹰在光束的阴影里流连忘返。那么多黑漆漆的影子,像被风从垃圾堆里扯起来的碎片,没有太多的人会在意它的存在。太阳变奏的光圈如粉红的沙粒映在哨兵脸上,难道他一点没有察觉到温度?他的神情如同青稞地里的孩童般专心致志,他要在这里把那么多星星当做白鸽子放飞。有时,他雕像般的身姿已经接近星星的透明。他眨了眨眼睛,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像梦在似醒非醒间挪移,最后随云而去。只有那杆锃亮的枪兀自醒着!当他的目光投放到鹰群掠过之后的痕迹上时,他的世界就只剩下了一面空空的镜子,太阳转过身之后的镜子一尘不染,冰肌玉骨,使他乌黑的眸子里闪出透澈的光芒。他自言自语,用力深呼吸,展开有力的臂膀迎接星星们的到来。天宇永远是那一座蓝色,看似空空的城。接着,神兵把所有精神力量集中起来,大步流星地退回到哨楼的那一盏红豆下
。
然后,又低头迷失在星星漫山遍野的舞会里。一颗,两颗,三颗,像是从他脉管里一下子跳出了他的身体……
这样,单色的天宇里又多了一些鲜活的色彩。他再抬头,就像万花筒一般迷人了。
我不知道,凌仕江,你是否能明白我告诉你的一切,但在喜马拉雅,那个神兵眼中看见的星星就是从泛黄的纸上逃走了亿万斯的水晶珠链,就好比爷爷奶奶再也无法替我们找回的童的真经。童的星星跟随爷爷奶奶去了,再也没有回来,星光模糊的影子,仿佛一段残缺的岁月就此深入生活。原来,兵并不需要神,他来自农家,只因他岗位所在的海拔住着太多太高的神,所以不赋予他神也难。在西藏,有一种人死后将被送上高高的山上进行天葬。天葬的海拔与神兵的岗位等高。我目睹过那样庄重的仪式,这种告别人间,鹰群热烈迎送,融入天地的方式,常常让我相信,死者的灵魂一定能够上升到星星出没的高度。当然,我更相信太多太多的灵魂化作了星星,照亮了星星下面的山川河流、自然万物,甚至延续了另一个神话的生命。自从离开喜马拉雅,回到多维空间的楼群,昏迷的世界就成了限制我们遥望纯净的樊篱,许多时候,我们难得抬头看一眼天空,就像人和自然突然就断裂了感情。
而在喜马拉雅,只要有神兵的地方,星星就出没得比花朵繁盛。那时,天和地的感情常常浓得化不开,纠缠着现实与非现实。
(节选自《散文》第1期《西藏时间》)
1.
请简要分析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的表现手法。这类题型的回答切忌只回答表现手法,而忽略表达效果。这段文字是对喜马拉雅山的描写刻画,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喜马拉雅山的皮肤”是拟人,“像一个老态龙钟的人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是比喻,也是拟人。写出了喜马拉雅山“悲怆”的生存环境,目的是为下文神兵的出现作铺垫,又与神兵和星星“坦然、愉快地交流着”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神兵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精神。
参考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表现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喜马拉雅山艰苦的生存环境。为下文神兵的出场作铺垫,又与神兵的生存状态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神兵的乐观精神。
2.
文章第三、四段都写到了神兵的“枪”,作者这样写有何寓意?
答: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文章反复提到神兵的“枪”,意在突出强调神兵的身份——神圣的戍守边疆的哨兵;特别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神兵的“枪”,“不断散发光芒”“锃亮”“兀自醒着”,进一步表现出神兵对神圣工作的恪尽职守。
参考答案:文章反复提到神兵的“枪”,意在强调神兵的身份——戍守边疆的哨兵。 “不断散发光芒”“锃亮”“兀自醒着”的“枪”,进一步表现出神兵在艰苦的环境下对神圣工作的恪尽职守。
3.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喜马拉雅的星星”的理解。
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对作品内涵的赏析能力。文章开头用一个比喻句引出星星,进而写到一个神兵在喜马拉雅山特定的艰苦环境中与星星“坦然、愉快地交流着”心灵,用拟人手法交代“喜马拉雅的星星”对神兵的重要性。第四段用大量篇幅写从傍晚到星星繁天的过程与景象,在这里,“喜马拉雅的星星”和戍守在喜马拉雅山上的神兵已经融为一体。第五段交代“那个神兵”的身世,进一步表现哨兵为何被称为像“喜马拉雅的星星”一样神圣的“神兵”,至此作者赞美的情感达到极点;在本段结尾又笔触现实,反衬哨兵们的伟大形象。最后一段与开篇呼应,用“只要有神兵的地方,星星就出没得比花朵繁盛”来进一步深化主题——赞美像“喜马拉雅的星星”一样神圣高远、耐得住寂寞、给他人带来平安、幸福与快乐的哨兵们。
参考答案:
①
喜马拉雅的星星,是哨兵交流心灵的朋友。
②
哨兵,就是喜马拉雅的星星,会永恒而准时地站立在戍守的岗位上,给他人带来平安、幸福与快乐。
③
喜马拉雅的星星,就是那些戍守边疆的神兵们精神的真实写照:高远、神圣、乐观。
④
以“喜马拉雅的星星”为标题,可以概括主题,哨兵们就像“喜马拉雅的星星”一样神圣、美丽。(
①
②
③
任选一条;
④
必答)
4.
作者在后两段中写道:居住在“多维空间的楼群”里,“昏迷的世界”般的生活成了“樊篱”,限制了我们遥望“只要有神兵的地方,星星就出没得比花朵繁盛”的纯净。对此你有何认识或启发?试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不单纯是个人化的情感,它往往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甚至是通向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通向全人类的普遍文化心理。本文在赞颂神兵如“喜马拉雅的星星”一样高远、神圣、美丽后,又回归到现实,触及到人们在喧闹、繁忙、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缺失了心灵交流与心灵空间的宝贵财富,更缺少了来自心灵深处的追求,从而使作品由颂扬神兵上升到“普世”价值的高度。解答本题的思路:先解答文章如何写出“纯净”,再联系现实生活阐述“多维空间的楼群”里“昏迷的世界”,最后谈文章主题的升华。要点至少有三点。
参考答案:
①
文章由戍守喜马拉雅山的神兵与星星的心灵交流写起,把喜马拉雅山上空的星星那种神秘、神圣、庄严、美丽赋予这些神兵,塑造出一个内心追求单一而又把艰苦工作神圣化的哨兵形象。
②
一个没有自己心灵空间的人,无论他的物质生活多么富有,他在精神领域都将是一贫如洗。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现实中忙碌
③
正是由于这一“画龙点睛”般的写法,才使文章的主题由颂扬神兵提升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79496.html
相关阅读:经典人生感悟(年轻人必看)
《最苍凉的海岸》阅读答案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节选)》阅读答案
《凡?高的向日葵》阅读答案
《翻浆 毕淑敏》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