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 康.
帕乌斯托夫斯基
在迈奥尔的车站食堂的一角里,坐着一个清瘦的老人,生着满脸硬胡子。里加湾的上空,冬天的暴风一阵阵呼啸而过。海岸上覆着很厚的坚冰。透过烟雪可以听见波涛冲击岸边坚冰的声音。
显然这位老人是到食堂里来取暖的。他什么也没有点,无精打采地坐在长椅上,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
和老人一起来的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小白狗。它蹲在老人的脚边哆嗦着。
在老人的邻座上,有一群轻人,后脑勺绷得很紧,而且通红的,大吵大嚷地喝着啤酒。帽子上的雪融化了。雪水滴到啤酒杯里,漏到熏肠面包上。不过,那些轻人正在争论一场足球赛,所以没注意到这个。
当一个轻人拿起面包一口咬下一半时,这条狗忍不住了。它到小桌边,举起前脚,阿谀地望着轻人的嘴。
“
彼契!”
老人轻轻地叫它道。“
你多不害臊!彼契,你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是彼契仍然站在那里,只是它的前腿不住地哆嗦,因为举乏了,搭拉了下来。等到两脚碰到潮湿的肚子上时,便忽然醒悟过来,又重新举了起来。
但是那些轻人没注意它。他们正谈得津津有味,且时时把冷啤酒倒到杯子里。
雪粘满了窗户,当你看见人们在这样的严寒里喝着冰冰冷的啤酒时,背脊上不禁会起一阵寒战。
“
彼契!”
老人又叫。“
喂,彼契!过来!”
小狗很快地摆了几下尾巴,好象告诉老人它听见了,请他原谅,不过它一点办法也没有。它不看老人,甚至完全背过身子去。它好象在说:“
我自己知道这不好。不过你又不能给我买这样一块面包。”
“
唉,彼契,彼契!”
老人低声说,因为心里难过,声音有点发颤。
彼契又重新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哀求地看了老人一眼。它好象请求他别再叫它,别再责备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若不是万不得已,它当然绝不会向陌生人讨的。
一个颧骨高大、戴着绿色帽子的轻入终于看见了这条狗。
“
要吃的吗,狗崽子?”
他问道。“
你的主人在哪儿呐?”
彼契欢喜地摇摇尾巴,看了老人一眼,甚至轻轻叫了一声。
“
您是怎么回事,先生!”
轻人说。“
您既然养狗就得给食吃。不然就不文明。您的狗跟人家讨食吃。我们这儿有法津规定不许讨饭。”
那些轻人哄堂大笑起来。
“
净是胡说八道,瓦尔卡!”
其中一个人喊道,掷给狗一片香肠。
“
彼契,不许吃!”
老人喊道。他那风吹雨打的睑和干瘪的、青筋嶙嶙的脖子都涨得通红了。
小狗蜷缩起身子,搭拉下尾巴,回到老人身边来,甚至连香肠看都没看一眼。
“
一点渣儿都不许动他们的!”
老人说。
他开始痉挛地①
翻他的衣袋,掏出几个银角子和铜子来,放在掌心上,一面数着,一面吹掉钱上粘着的脏东西。他的手指不住地颤抖着。
“
还生气呢!”
那个高颧骨的轻人说。“
瞧啊,多大的自尊心!”
“
唉,你别去理睬他吧!你耍他干什么?”
一个青人用调解的语气说,一面给大家倒了啤酒。
老人什么也没说。他走到柜台边,把几文零钱放到潮湿的台子上。
“
来一块香肠面包!”
老人哑着嗓子说。
小狗夹着尾巴站在他身边。
女售货员在碟子里放了两块面包,递给了老人。
“
只要一块!”
老人说。
“
您拿去吧!”
女售货员低声说。“
我不会因为您受穷的……”
“
谢谢!”
老人说。“
谢谢啦!”
他拿起面包到月台上去了。月台上一个人也没有。一阵暴风已经吹过,第二阵暴风正在刮来,不过离得还很远、甚至可以在利耶卢皮河对岸的白色树木上,看见微弱的阳光。
老人坐到长凳上,给了彼契一块面包,把另一块用灰色手帕包起来,藏在袋里。
小狗痉挛地②
吃着,老人看着它说道:
“
哎,彼契呀,彼契呀!真胡涂啊!”
小狗没听他说话。它在吃东西。老人看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
风吹下了眼泪。
16.
结合全文,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多次写到那群轻人在大冷天喝着冰冷的啤酒?(4
分)
17.
请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5
分)
18.“
痉挛”
的现代汉语意义是“
肌肉紧张,不自然地收缩”
,作者在文中两次使用“
痉挛”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遣词的用意。(6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6.①
为了渲染当时天气的寒冷(1
分),②
暗示着这群轻人内心的冷酷,没有同情心和人情味(2
分)。③
为塑造老人形象作铺垫(或“
与老人行为作对比”
)。(1
分)
17.⑴
小说塑造了一个贫苦孤独、自尊心强、富有爱心的老人形象。(2
分)
⑵①
老人去车站只是为了取暖,没有钱,把两只手笼在补得很坏的渔夫短大衣袖子里,只有一只狗陪伴他,说明他很贫苦孤独。②
面对那群冷酷的轻人的奚落,他不允许自己的小狗吃别人的东西,说明他自尊心很强。③
老人拿出自己仅有的一点点钱给小狗买面包吃,说明他富有爱心。(每点1
分)
18.
第一处反映了老人当时给自己的小狗买东西吃时的矛盾心理(1
分)第二处反映了小狗可能因长期挨饿而得到食物的过度激动(1
分)。这个词语同时用在老人与小狗身上,暗示了人与狗之间为了尊严而努力的默契,同病相怜。(1
分)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漠的现实,激发读者的恻隐之心,使读者产生对老人维护自己尊严的敬佩之情。(3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赋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zhong/485794.html
相关阅读:欧?亨利《两块面包》阅读答案
《最美的矫情》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格斯拉是个怪人”阅读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悬崖》附答案